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在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过程中,以墨翟为代表的学派有较深刻的见解。代表该学派的著作是《墨经》,书中提出的“五行无常胜”,更丰富了五行理论,而纠正了“五行常胜说”的不足。所谓“五行常胜”,就是:水能灭火、故水胜火;火能熔金,故火胜金;金属可伐木,故金胜木;木犁用来耕地,故木胜土;筑土可以挡水,故土胜水。今天看来,这未免有些幼稚,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是很新颖的。 《墨经》进一步指出:“五行毋(无)常胜,说在宜(多)”,又有“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就是说,用炭火熔金,火大则金熔,若金多,则炭虽耗尽而不能熔金。这个浅显的例子表明,五行相生相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从这些表达中可隐约感受到作者的思辩精神。 战国后期的哲学家荀况用物质性的“气”和阴阳五行的消长来解释自然现象,认为万物由气构成,借阴阳的相互作用而变化。在《荀子·王制》中,他进一步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他把世界万物分为生物(草木、禽兽)与非生物(水、火),又把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最后,又将人与禽兽分开。明确指出无论是人、动物、植物、非生物都含有“气”,所以,“气”是万物之源。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万物都具有阴阳两个对立因素,它们之所以同存于一体,是因为物质充满了“气”的缘故。 物质结构是古代物质观的另一层面。人们在研究物质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呢?还是分割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再分了?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许多学派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这一问题,提出过一些有科学价值的见解。 法家代表韩非在《韩非子·解老》中提出:“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大小。”《庄子·天下》中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很清楚。 惠施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说:“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即是说: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是无内的,这就是“小一”。这里把“小一”当作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按惠施的说法,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 墨家进一步提出了“端”的概念。认为“端”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墨子·经上》)。“端,是无间也”(《墨子·经说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端”是物质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端”是无法再间断的,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再进一步分开它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最小的实体就叫做“端”。由此可见,墨家也有了极其原始的物质最小单位的概念。这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端”,大概相当于古希腊哲学家心目中的原子。 --材料选自《化学与人类文明》杨天林 著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当我们说一支箭在飞时,只是说它在一定时间内经过许多点,在每一点上它都必须停留在那一点上。因此,它是静止的。把许多静止的点集合起来,仍然是静止的。因此说,飞矢不动。这一说法 [ ]

A.
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C.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属于唯心主义
D.
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