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课后作业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曾国藩 我年伯璧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 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踬场屋 1 贡入成均 2 。试京兆,仍绌。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前岁乙未,恭遇栗恩,臣僚得荣其亲。维时先生之冢嗣 3 观亭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先生橐笔乡闱,十余役矣。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而观亭前辈昆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曾不一骋骐骥之足,固可解乎? 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 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 然终不自画,诚欲有所白于时,而又恶夫庸庸者,一蹶而不复振,乃借恬退之名,以文陋而售其巧。故思有以厉之耳。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 盖所谓天也。 ( 有删改 ) 注 1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 2 成均:古代大学名。 3 冢嗣:嫡长子,这里指长子。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郭璧斋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答: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 琇 , 贵州参议。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 俌 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 俌 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 ...... 寻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 “ 曩忠、泰与刘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今大憝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 ” 又请发宸濠赀财,还之江西,以资经费;矜释忠、泰所陷无辜及宁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帝并嘉纳之。 请根据本段的内容,概述伍文定向上奏并申明了哪些看法。 (4 分 ) 答: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祭义伶文 [ 明 ] 张岱 辛未,义伶夏汝开死,葬于越之敬亭山。明年寒食,其旧主张长公属其同侪王畹生、李 生持酒一瓯,割羽牲一,至其陇,招其魂而祭之,并招其同葬之父凤川同食,谕之曰: 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耶?汝在越四年,汝以余为可倚,故携其父母、幼弟、幼妹共五人来。半年而父死,汝来泣,余典衣一袭以葬汝父。又一年,余从山东归,汝病剧,卧外厢不得见,阅七日而汝又死。汝苏人,父若子,不一年而皆死于兹土,皆我殓之,我葬之,亦奇矣,亦惨矣!汝为人跋扈而戆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戆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汝未死前,以弱妹质余四十金,汝死后,余念汝,旧所逋俱不问,仍备粮糈,买舟航,送汝母与汝弟若妹归故乡,使汝妹适良人,汝知耶,不知耶?汝母临别,言汝妹得所,当来收汝父子骸骨。今竟杳然,何耶? 余忆天下有无心之言,遂为奇谶。余四年前,纠集众优,选其尤者十人,各制小词。夏汝开曰: “ 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重重土绣声难发,钟出峡惊雷触石。石初裂,声崩决,狂风送怒涛,千层万叠,直至樯颠柁折方才歇。 ” 见者可谓酷肖。今试读之,语语皆成谶矣,异哉!今汝同侪十人,逃者逃,叛者叛,强半不在。汝不幸而早死,亦幸而早死,反使汝为始终如一之人,岂天玉成汝为好人耶? 汝生前傅粉登场,弩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无不交口赞夏汝开妙者,绮席华筵,至不得不以为乐。死之日,市人行道,儿童妇女无不叹惜,可谓荣矣。吾想越中多有名公巨卿,不死则人祈其速死,既死则人庆其已死,更有奄奄如泉下、未死常若其已死、既死反若其不死者,比比矣。夏汝开未死,越之人喜之赞之;既死,越之人叹之惜之,又有旧主且思之祭之。汝亦可以瞑目于地下矣。汝其收泪开怀,招若父同饮酒食肉,颓然醉焉。 ( 有删改 ) 根据文本,概括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4 分 ) 答: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左传》称: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於少西氏”。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因县陈。陈侯在晋。申叔时使於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

A.
申叔时认为,楚王兴兵讨伐陈国内乱是违法的,因为陈国的内战是陈国内政,他国不应干涉
B.
申叔时认为,和陈国乱臣所犯的罪相比,楚王加于陈国的刑罚过重了,用刑有失轻重失衡,应该按照罪责相应的原则追究陈国的责任
C.
申叔时认为,楚王吞并陈国的行为,与其兴兵讨罪的理由不相称,此举会令诸侯对楚国离心
D.
楚王认为,夏徵舒弑君的行为构成“不道”大罪,必须严刑讨之

【简答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福州八中高三模拟考试)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白己的节操。
B.
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的。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C.
孟子对失节而能侍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的,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足最根本、最 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D.
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小题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3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A.
孟子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
“必请所与”指的是曾子奉养曾皙,每餐的酒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酒肉给谁。
C.
本章孟子通过对比来阐述侍奉父母的两种做法
D.
孟子对失节而能事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对“事亲”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