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1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5:(1))断句(4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翻译: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格言警句中,反映了“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A.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单选题】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张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

A.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责任意识。
B.
周初,统治者的“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这也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体系的建构来源于《孝经》《大学》等经典,后世的传世家训均以此为宗旨,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
D.
龚自珍以“尊我”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体现了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

【简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食不重肉:不多吃肉。1、解释划线的词。(1)余幼时即...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重肉
B.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C.
辄以水沃面 造饮辄醉
D.
在昼犹昏 或夜昏怠 3、翻译句子(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5、与宋濂、范仲淹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