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人之性恶,其善伪①者也。令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现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钩未必将待蘖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磨砺然后利。令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令人无师法,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令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叮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令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从:通“纵”,纵容。④檗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下列语句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有疾恶焉 疾:嫉妒。 B.合于犯分乱理 分:等级名分。 C.是以为之起礼义 起:启发。 D.凡性者,天之就也 就:造就。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然后出于辞让 B.人之学者,其性善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曰:是不然 D.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 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苟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 )。 ①令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②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③钝金必将待磨砺然后利 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 ⑤以为偏隆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⑥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的理饵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苟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好利、有嫉恨、好声色。 B.苟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 C.苟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人手,否定孟子“性善”的观点。 D.苟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