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三、【严海英】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1。 薄宦梗犹泛2,故园芜已平3。烦君最相警4,我亦举家清。 注:1疏欲断:鸣声稀疏,无力继续下去。碧无情:碧树对蝉的鸣叫无动于衷。2薄宦梗犹泛:诗人以之喻己漂泊不定的生涯。3故园芜已平:这句语出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4烦:劳。最相警:最能使自己警觉,或给我敲响警钟。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蝉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 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 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 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21这首咏蝉诗之所以最为入妙,关键在于写蝉能达到形神俱似,并采用什么方法来写?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多选题】“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三联唐诗都是咏蝉,托物言志,却反映出诗人不同的心绪与境遇。这说明( )

A.
诗人的思想是其主观感受,没有客观基础
B.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单选题】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1薄宦:指官职卑微。 2梗泛:典出《战国策·秦策》,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3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
B.
颔联对仗工整,诗人由蝉的命运联想到了自身的不幸,流露出不尽的感慨。
C.
蝉栖高难饱,费声鸣叫无人理会,纯属徒劳,这正是诗人清高自处,而世情冷淡,无人相知的写照。
D.
尾联用拟人的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

【单选题】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1薄宦:指官职卑微。 2梗泛:典出《战国策·秦策》,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3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7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高”一语双关,既指蝉生活在高处又隐喻诗人品格高
B.
颔联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
C.
颈联的“泛”是指“没有什么作为的人”,是诗人的自嘲。
D.
尾联呼应开头,诗人尊蝉为君,感叹它触动了自己坎坷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