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9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9题。
渔翁①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司空曙所作的《江村即事》涛句是:“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B.
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既点题扣题又引出下文,因为这里实际暗设一问:没系好船,怎能安然入睡呢
C.
三、四两句用“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既回答了上面暗含的问题,又写出钓者家贫,小船不值钱,有没有问题不大。
D.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单选题】诗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出自()。

A.
《溪居》
B.
《别舍弟》
C.
《渔翁》
D.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单选题】司空曙所作的《江村即事》诗句是:“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B.
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既点题扣题又引出下文,因为这里实际暗设一问:没系好船,怎能安然入睡呢?
C.
三、四两句用“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既回答了上面暗含的问题,又写出钓者家贫,小船不值钱,有没有问题不大。
D.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单选题】司空曙所作的《江村即事》诗句是:“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B.
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既点题扣题又引出下文,因为这里实际暗设一问:没系好船,怎能安然入睡呢
C.
三、四两句用“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既回答了上面暗含的问题,又写出钓者家贫,小船不值钱,有没有问题不大。
D.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