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以上是一位教师讲解的课文《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实录,请简要评析这堂课。 阅读一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完成以下各题。 一、导入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师:这首词写的是谁? 生齐答:辛弃疾。 师:词中,辛弃疾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概括,今天我们就走近辛弃疾,走近辛词。 【板书课题】 二、诵读 1. 生齐诵全词,师评(气势稍微不足) 师强调字音:有几个字词的读音大家必须注意——仲、榭、佛 师强调句读:封//狼居胥 2. 自由朗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 生自由朗诵 师:请大家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3. 生互相交流讨论 生1:“气吞万里如虎”的“吞”如何理解? 师:吞没 生2:“风流”什么意思呢? 生3:英雄业绩 师:你能不能翻译一下整句? 生3:英雄业绩总是被风吹雨打去 生4:“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望”什么意思? 师:遥望时还记得扬州行省战争混乱的场面。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无人回答)老师也想问问大家这几个词怎么解。 4. PPT出示: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凭谁问 尚能饭否 三、分析 1. 师:大家再回头看一下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什么?题目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一首词有了题目就有了明确的主旨,题目中哪个字能够明确主旨? 生:怀 PPT出示: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2. 师:请大家自由阅读,看看词中写了哪些古人古事。 生默读 生5: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师:谁还能补充? 生6:还有霍去病 师:这是个典故,但霍去病是这个典故的主角吗? 生6:配角 3. 师:上片的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生讨论 生7:孙权的典故是要表达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7:孙权赤壁之战打了以少胜多的战役,气吞万里如虎。 师:还有其他的情感吗? 生没回答 师:老师觉得这里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态度,大家看是不是?孙权东吴势力那么弱都敢于斗争,南宋呢?一味苟合偷安,所以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情感。 师:大家再看看寄奴呢?这个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生没回答 师补充有关刘裕的生平常识:出身平民。 师:在这里,词人通过刘裕想到了自己,有仰慕,也有对朝廷的批判。 4.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上片齐读一下。 师生齐读 师范读 一生读 5.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下片。哪位同学分析一下作者写刘义隆是为了什么人呢? 生8:为了批判当权。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引导:注意课下注释 生8:元嘉草草。“草草”说明当权对北伐的不慎重。所以批判当权 6. 师:写拓跋焘的那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 无人回答 师:大家看看,这里的“可堪回首”“神鸦社鼓”是怎么描写的? 生答: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师:“可堪回首”的意思就是“不堪回首”,就是“怎能忍受”。作者为什么说“怎能忍受一片安宁”?老百姓安宁不好吗?为何可以忍受?看不得别人好吗?敌占区的百姓安宁生活,隐蔽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9:人民麻木,诗人愤怒 师再强调:战争不仅摧毁了家园,更有人们的精神。想当初北伐,,应者云集,而现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深沉忧虑。 7. 师:作者写廉颇是为了什么? 生10:为了衬托自己 师:廉颇的遭遇还算好的,廉颇比他强。廉颇老了还有人去问一问能不能吃饭,作者老了都无人问津。 PPT出示: 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总共生活了四十几年,在这四十几年里,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尽管他一再上书,要求北伐,但朝廷从未真正采纳过他的建议。 师:不要以为这里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这是一位老人字字泣血的呼喊。怎么读? 生11:让人流泪的感觉,“谁”应突出出来。 生11读 师评:还应突出“老、谁、饭否”,气息不要断。 生11再读 再找一生读 8. 师:大家必须穿越一次,当辛弃疾66岁时,现在应该退休了,他在你眼里应该是什么样子? 生12:无语 师:梁衡曾说辛弃疾心中常有“悲愤”之情。“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无人理解的悲愤,的确时时萦绕作者心头。 师要求生齐读, 生齐读下片。 9. 师:下片还有一句没有分析。“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3年如何来的? 生回答 师:设想一下,你们加上43年会怎样?会把一个少年变成老者,会把壮志消磨殆尽。但辛弃疾“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当时大部分人安于享乐,而被闲置的辛弃疾43年了,却将战火连年的场景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这处于什么原因? 生没回答 师:扬州路的烽火真的像火一样烧灼得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若不是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又为何满眼泪水?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爱国,这是一颗炽热的心! 10.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体会一下。 师配乐范读 11. 师:很多人都说朗诵的好需要技巧。掰开了,揉碎了,设身处地地走近作者,朗诵时就顾不得什么技巧了。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辛弃疾,重新回到文本,自由朗诵一遍。 生自由朗诵 生13再读 师小结:辛弃疾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我喜欢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柔情,我喜欢他“醉里挑灯看剑”时的豪情,我更喜欢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情……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歌咏他们的功业,借以对韩侂胄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
B.
下阕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然误国的担忧,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倾吐自己遭受压抑的不平。
C.
词人站在 镇江东北的 北固亭上,想到了 孙策 ,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这些英雄人物,并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D.
作者通过诗歌形象表露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