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传:传记 D.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 小题2: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3分) 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C.其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举一反三
【简答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荀子《劝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项是( )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第1-2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
相关题目:
【简答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荀子《劝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项是( )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第1-2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