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刷刷题APP > 使于四方
"使于四方"相关考试题目
1.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
翻译下面句子: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3.
“行己有耻”语出《孟子》指的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理解正确的是
5.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春秋时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1拿别人缺点、缺陷、姓名开玩笑 2经常帮助同学,特别是身有残疾的同学 3喜欢散播小道小溪,专门讲同学糗事4上课时给同学们讲故事听,让同学们发笑
6.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②,虽多,亦奚以 ③为?” (《论语·子路》) ②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 ④用之而成路,为间 ⑤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 ①达:通晓,会处理。②专对:独立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③以:用。④间介然:...
7.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春秋时期的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 1拿别人的缺点、缺陷、姓名开玩笑 2经常帮助同学,特别是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3喜欢散播小道消息,专门讲同学的糗事 4上课时给同学们讲故事听,让同学们发笑
8.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9.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0.
荀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1.
翻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可谓士矣。
12.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反映了孔子()的观点
13.
阅读下面的《论语》的两则选文,完成(1)—(2)小题。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春秋吋期的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已有耻”的是( ) 1拿别人的峡点、缺陷、姓名开玩笑 2经常帮助同学,特别是身体残疾的同学 3喜欢散播小道消息,专门讲同学的糗事 4上课时给同学们讲故事听,让同们发笑
15.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春秋时期的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 1拿别人的缺点、缺陷、姓名开玩笑 2经常帮助同学,特别是身体残疾的同学 3喜欢散播小道消息,专门讲同学的糗事 4上课时给同学们讲故事听,让同学们发笑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6.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17.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士而怀居 ①,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注]①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怀,思念,留恋;居,家居。 (1)请简要概括“士”的特点。(2分) (2)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
使于四方 (3字口语)
1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 )
21.
翻译下面句子: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22.
翻译下面句子: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