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单选题】

SN1反应的特征是: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I),立体化学发生构型转化(II),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影响,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III),在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强时易发生(IV)。

A.
 I,IV
B.
 I,III
C.
 III,IV 
D.
 I,II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酶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的条件是

A.
反应速率达最大
B.
酶的活性中心被底物所饱和
C.
酶浓度远大于底物浓度
D.
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
E.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一致

【单选题】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应是( )。 (1) (2) (3) (4)

A.
(3)>(4)>(1)>(2)
B.
(4)>(3)>(1)>(2)
C.
(3)>(4)>(2)>(1)
D.
(1)>(4)>(3)>(2)

【单选题】下列碳正离子的最稳定的为 ( )

A.
CH 3 CH 2 +
B.
C 6 H 5 CH 2 +
C.
(CH 3 ) 2 C + H
D.
(CH 3 ) 3 C +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是指()。 A.高浓度碳正离子。 B.亲和力小的溶剂。 C.碳正离子的寿命。 D.碳正离子结构。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B.
人们对碳正离子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10-23~10-6秒之间,因此,不能直接用仪器观测到这个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
C.
欧拉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制备“长寿”高浓度碳正离子的方法。他采用了亲和能力小的溶剂,在低温(大约-100℃)下,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为了得到高浓度的碳正离子,欧拉使用一种很强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它可以使卤代烷生成碳正离子。
D.
欧拉的成就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温斯坦在研究亲和取代反应和一些有机物重排时曾经假设,中间体碳正离子是非经典的,它包含一个5配位价的碳。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朗对此也做过研究。但是这些仅是假设和解释而已。欧拉的大量工作证明了在强酸介质中,饱和碳氢化合物会发生质子化。
E.
通过对碳正离子的分析,能够发现低成本制造化工产品的方法,目前已有几十种产品得益于欧拉的发现。

【单选题】下列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电子基团能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B.
吸电子基团能增加碳正离子稳定性
C.
乙基碳正离子稳定性比苄基碳正离子稳定,因为前者存在C-H超共轭效应
D.
碳正离子采取Sp3杂化方式
相关题目:
【单选题】酶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的条件是
A.
反应速率达最大
B.
酶的活性中心被底物所饱和
C.
酶浓度远大于底物浓度
D.
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
E.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一致
【单选题】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应是( )。 (1) (2) (3) (4)
A.
(3)>(4)>(1)>(2)
B.
(4)>(3)>(1)>(2)
C.
(3)>(4)>(2)>(1)
D.
(1)>(4)>(3)>(2)
【单选题】下列碳正离子的最稳定的为 ( )
A.
CH 3 CH 2 +
B.
C 6 H 5 CH 2 +
C.
(CH 3 ) 2 C + H
D.
(CH 3 ) 3 C +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是指()。 A.高浓度碳正离子。 B.亲和力小的溶剂。 C.碳正离子的寿命。 D.碳正离子结构。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B.
人们对碳正离子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10-23~10-6秒之间,因此,不能直接用仪器观测到这个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
C.
欧拉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制备“长寿”高浓度碳正离子的方法。他采用了亲和能力小的溶剂,在低温(大约-100℃)下,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为了得到高浓度的碳正离子,欧拉使用一种很强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它可以使卤代烷生成碳正离子。
D.
欧拉的成就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温斯坦在研究亲和取代反应和一些有机物重排时曾经假设,中间体碳正离子是非经典的,它包含一个5配位价的碳。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朗对此也做过研究。但是这些仅是假设和解释而已。欧拉的大量工作证明了在强酸介质中,饱和碳氢化合物会发生质子化。
E.
通过对碳正离子的分析,能够发现低成本制造化工产品的方法,目前已有几十种产品得益于欧拉的发现。
【单选题】下列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电子基团能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B.
吸电子基团能增加碳正离子稳定性
C.
乙基碳正离子稳定性比苄基碳正离子稳定,因为前者存在C-H超共轭效应
D.
碳正离子采取Sp3杂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