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地震作用:从地震的孕育,发生到产生余震的全部过程。
C.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位置反映在地表的地点。
D.
震中距: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F.
地震波: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①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推进波),使地面上下震动。速度快达7~8KM/S。②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使地面左右摆动。速度为4.5~5KM/S。③面波(表面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相遇产生 的,沿着地表面传播,速度为3.5KM/S。
G.
前震:局部能量释放,形成一系列小地震。主震: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出大量能量。余震:释放剩余能量,形成一系列小地震。(视频)
H.
地震强度:地震能量的大小,可用震级来表示。也指地震影响的大小,用烈度来表示。地震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震级的级别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世界上目前统一采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的强弱程度。分为九级,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生过的地震最强的是8.9级。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情况等综合确定的。共分为十二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