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宋词经典的建构 1说宋词是经典,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可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宋词最终能与唐诗媲美争胜,被奉为一代之文学,是经过了千年的淘汰和选择的。所以说,经典,不是生来就是经典,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认同过程。诗词经典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清以前鲜有评说,直到晚清才引人关注,当时著名学者王闿运评其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现代更是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而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直到现当代才被确认为经典。 2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清代以前知名度不高,到了现当代,由于词中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与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主流价值观念非常合拍,因而受到关注成为经典。 3经典是变化的,在这个时代奉为经典的,另一个时代不一定被视为经典,这说明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比如南宋人编有一部词选,叫《草堂诗馀》,在当时说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可到了明代,就成为十分流行的经典文本,写词的奉为典范,读词的爱不释手,各种注释本、评点本是层出不穷。可由于词学观念的变化,《草堂诗馀》又大受冷落,康熙年间浙西词派的领袖朱彝尊等人不遗余力 地 贬抑排斥《草堂诗馀》,从此热门的经典《草堂诗馀》就再也无人问津了。朱彝尊的《词综》和张惠言的《词选》代之而为当时流行的经典词选读本。到了二十世纪,《词综》《词选》又风光不再,而被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等选本所替代。 4经典的时代性和变异性表明,经典是需要不断发现、建构的。一篇不很知名但内涵丰富的作品,经过名家的阐释或称扬,有可能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而逐渐成为经典名篇。比如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在宋明清三代是不入流的作品,而自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拈出来阐释为一种做事业、做学问的境界后,这两句词就成了名句,整首词也跟着成了名篇。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更是因为“反其意”而追和之后,才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名篇。这些都说明了经典形成中的“名人效应”。选择经典本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个人爱好,但个体总会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而群体中权威和领袖的意见,往往会成为主流的、主导性的意见,被群体成员认同和接受。因而“名人效应”就成为经典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5此外,“故事效应”也能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它的经典化。所谓“故事效应”,即一篇诗词作品,如果有创作传播方面的逸闻趣事,往往更会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它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宋词在经典化过程中,“故事效应”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醉花阴》,姜夔的《暗香》《疏影》等都有吸引人的故事。 6当然,“名人效应”“故事效应”都是作品经典化过程中外在的助推力。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有改动) 1.不能说明 “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一项是(第一空) A . 宋词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今天已成为经典。 B . 《春江花月夜》在清以前鲜有评说,直到晚清才引人关注。 C . 岳飞的《满江红》在清代以前知名度不高,到了现当代才成为经典。 D . 李清照的《醉花阴》因为 “故事效应”而促进它的经典化。 2.对“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的根本原因分析 正确 的一项是(第二空) A . 文学观念的变化 B . 名家的阐释或称扬 C . “故事效应”的影响 D . 个体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 3 . 对决定 “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分析 正确 的一项是(第三空) A . 一篇作品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合拍。 B . 一篇作品是否得到名家的推崇。 C . 一篇作品是否有传播方面的逸闻趣事。 D . 一篇作品是否有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指出下面关于《登幽州台歌》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
B.
这首诗歌充满着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孤独愤激的情怀。
C.
前二句缅怀往古,遥思未来,第三句纵目宇宙,驰骋大地。
D.
本诗音情顿挫苍凉悲壮。

【单选题】对《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