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 ~ 20题。 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叶舟 随着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文人南迁,常州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开始到来。唐代杜佑在《通典》中称: “永嘉之后,衣冠违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常州作为萧氏故里,成为南朝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齐梁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萧氏家族的众多文人和一部泽被后世的《昭明文选》又一同构成了常州文学史第一个璀璨的高峰,奠定了常州文化中对艺术和美的重视的因子。 隋唐以来,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常州吸引了更多的文化人南迁,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份后迅速成长,人文日盛。唐肃宗至德年间,任常州刺史的李栖筠创办了常州历史上最早的府学,宋嘉祐六年,陈襄重建常州州学,在此读书的学生超过一千人。据学者贾志扬统计,宋代常州籍进士共 700余人,名列各地前茅,从此常州籍进士数量历代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宋代的常州虽然科举兴盛,但是如果没有杨时和苏轼,常州的文化也许会是另外一个走向,他们两个人从不同道路出发,奠定了常州学风相辅相成的两极。杨时退居常州、无锡十八年,聚徒讲学,阐述理学,成为儒学南传的枢纽人物。他创办的龟山书院不仅是未来东林书院的前身,其思想也一直延续贯穿到了东林时代。苏轼于宋建中靖国元年逝于常州,常州成为东坡魂系江南的终老之所,据《苏轼年谱》及其他史料记载,苏轼一生出州多达十一次,常州人认为苏轼“出处穷达,三十年间,未尝一日忘吾州者”。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日后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诗书、户户重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常州的学术在日后迎来了全盛期。 明代学者唐顺之的出现标志常州学术文化走向成熟。正如美国学者艾尔曼所言,唐顺之与其同时的薛应旂,经其子唐鹤徵和薛应旂之孙薛敷教,与晚明最有影响的文人社团东林党形成学术联系,此后则又借助家族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形成地方知识传统,绵延而至清代的常州学派,形成明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的学术渊薮之一。 清代常州学者、作者、画家辈出,先后形成了多个学术流派。群星灿烂的常州文化精英以血缘、地缘、学缘为基础凝聚在一起,这种地域观念和群体意识表现在学术文化上,便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常州学派在朴学当道的时候,另辟蹊径,将经学研究与现实的政治结合,成为学术界面对社会危机的应变之学和变革之学。阳湖文派同样强调博涉多通,在创作风格上讲究气势与文采兼擅之美,不过分拘泥于文体,强调作者的个人风格,为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梁启超称常州学术是 “想在乾、嘉考证学的基础之上建设顺、康间经世致用之学”。曾经有人说常州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戆直”,大抵是迂愚而刚直之意。当这种戆直浸润了经世致用的意蕴时,更显得正气满满。“危时守所学,乱亡守孤城”,正是这些独立的思想和灵魂,才闪耀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常州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与其作为萧氏故里的身份密切相关。
B.
宋代的杨时和苏轼改变了常州文化的走向,促进了常州科举的兴盛。
C.
唐顺之作为常州地域文化的标志人物,推动了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发展。
D.
常州学派 强调经学研究和 现实政治结合, 对学术界应对社会危机产生重大意义 。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群体意识是( )。

A.
群体共同意识相互制约的产物
B.
集体主义的产物
C.
群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产物
D.
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

【多选题】社会网络的特征是()

A.
普遍性
B.
多重性
C.
滚动性
D.
多向性
E.
隐蔽性

【单选题】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

A.
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B.
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C.
个人形态和群体形态
D.
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单选题】社会网络(SNS)所基于的主要理论是()

A.
网络理论
B.
长尾理论
C.
"六度分隔"理论
D.
人际关系理论

【单选题】微博是一种以内容为纽带的社会网络连接,它的传播结构是(  )

A.
平台中心+内容关联
B.
多元中心+内容关联
C.
个人中心+内容关联
D.
机构中心+内容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