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 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 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a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 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 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 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 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 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 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 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c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 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 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 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 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d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 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 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 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 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 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 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 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 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 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 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 美好”的愿望。 (选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6. 将“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一句放回原文,最恰当的 位置是 ( )(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