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精神分裂症之谜 张田勘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偏执型、抑郁型等,而每一种都会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并且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遗传的原因是专业人员比较认可的。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1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4570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患病率高达6.2倍。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重要内因之一。加拿大研究人员对一个家族的3代8个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第5、11、22和X性染色体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北京安定医院研究人员对510例精神分裂症与240例正常人的对照研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中的重复分布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明显不同,患者组两次重复的基因型显著少于正常人。这提示D4受体两次重复是一种让人免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大脑脑室的扩大和大脑体积的减少有关,而大脑的颞页受到损伤是患病的重要原因。在单合子(单卵)双胞胎中,患精神病的双胞胎与未患病的双胞胎比较,患病者的大脑中都呈现有较大的脑室和较小的颞叶。而且即使不是双胞胎,患病者的大脑总是比未患病的同胞姊妹的脑室大。更有意味的是,即使未患病者(患病者的同胞兄弟姊妹)其脑室也比健康者的脑室要大。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也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具体到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发病诱因所起的作用比例是不一样的。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生物医学因素可能占70%左右,而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则占30%左右。相反,比较轻的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则是生物学因素占30%左右,而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占三分之二左右。 外界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看成是应激源,而不良事件(不良应激源)对心理的刺激最大,因此常常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多次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便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就是精神分裂。 预防患精神分裂症,最基本的做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只有善于自我调适或接受调适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精神健康或较少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节选自《奥秘》)小题1: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因素的一项是 ( ) A.患者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 B.患者的第5、11、22和X性染色体与常人不同。 C.患者的多巴胺D4受体两次重复分布高于正常人。 D.患者的大脑脑室较常人为大而颞叶较常人为小。 小题2:下列对有关原文意思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B.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6.2倍。 C.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频繁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才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D.在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大,比较轻的精神疾病则社会、环境因素起的作用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应激源,而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 B.精神分裂症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要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努力。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我们将逐步揭开精神分裂症的面纱,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症。 D.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罪魁祸首,一个人如果家族中没有致病基因,就可以远离该病的困扰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