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请阅读比较下列两篇新闻评论稿,看看哪一篇是见报稿?哪一篇是原稿?(重点放在议论对象、问题实质、重要论据、中心论点的剖析对照上)
附:
评论之一
何需言必称“工程”
眼下,“工程”一词日渐走红。有的与某项目名称相配,有的则与几个阿拉伯数字联姻,常见诸媒体或公文上,大有流行之势。重科崇教有“希望工程”,援建老少边穷地区有“扶贫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有“绿荫工程”,解决住房有“安居工程”,失业者找单位有“再就业工程”,吃饭有“米袋子工程”,吃菜有“菜篮子工程”,写书编戏有“五个一工程”,这些都是事关民生、国家前途的大事,做起来也颇为复杂、艰巨,称之为“工程”,倒也形象。可是现在“工程”并不限于此,不少地区、行业、乡村、厂矿乃至班组亦有相应的“1234工程”,普通老百姓家计划打一口水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也有叫“121工程”的(据某某电视台报道)。总而言之,凡属种种构想和规划,统统冠以“工程”之名,“工程”何其多也!
专业术语的移植有时可成一种创意。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某些专门用语恰当借鉴、相互渗透,取其形象喻念,是可以丰富语言词汇的。譬如“疲软”和“滑坡”用于经济生活,“反弹”和“回落”用于股票行情,“下海”用于经商,都已被大家所普遍认同。问题是什么事情如果不讲条件形成一股风,就往往把经给念歪了。眼下“工程”泛滥,就多有哗众取宠之嫌。
“工程”一词,原本建筑领域的一个专用词。它是指在构建某一项目时,从筹划、设计、工艺选择到施工、竣工的整个过程。称之为“工程”的,大约因其工作量大、实施过程复杂,完成它颇费时日。用“工程”一词与某项目名称组合,确有字少、易记、便写的特点,但把那些既不庞大也不复杂的事情,都与阿拉伯数字搭配成“数字工程”,则显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必要了,甚至极易给人造成费解或误解。例如,那个“121工程”,如果你不通览原件全文,是无法想象那不过指的是打一口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而已。可见,此类“数字式工程”不仅缺少“透明度”,收不到言简意赅之效,反而使人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模糊感和颇费琢磨的困惑。又加之有人乐于此道,尽做些玩弄数字的把戏,拼凑些“吉祥”数字粉饰门面,则更是让人感觉又是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牛皮不是吹的”,紧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又何需言必称“工程”呢?!
评论之二
漫谈工程“移植”
近年来,“工程”一词日渐叫响走红。有的与某项目名称配伍,有的则与几个阿拉伯数字联姻成词,常出现在诸报刊杂志、公文或电视上,并呈流行普及之势,涌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大政方针的国策有重科崇教的“希望工程”,援建老少边穷地区的有“扶贫工程”,救助失学儿童的有“绿荫工程”,改革住房有“安居工程”,吃饭有“米袋子工程”,吃菜有“菜篮子工程”,写书看戏有“五个一工程”一一各地区、各行业、各乡村、各厂矿乃至各班组亦有相应的“1234工程”、“1555工程”,普通老百姓家计划打一口水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也有叫“121工程”的(据某某电视台报道)。真可谓工程何其多也。总而言之,凡属种种构想的规划,均可统统冠以“工程”之名!
专业术语的移植借用是改革年代中的创意。行业用语相互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诸领域,恰当地借鉴运用某些术语本义,取其形象喻意的特征,是可以丰富文字词汇,使语言更新颖生动的。譬如“疲软”和“滑波”用于经济市场,“反弹”和“回落”用于股票行情,“下海”用于经商,“包装”用于艺员培植等等都已被社会认同通用。
“工程”一词,原本是建筑领域的一个专用词。它是指在构建某一项目时,从运作进展到竣工中的整个工艺程序、工期及方案措施等系统实施过程。用“工程”一词与某项目名称组合,是有构成字少易记便写的特点,但与阿拉伯数字搭配成“代数工程”则显得有不准确不完整的缺陷了,这是由于数字有不同数值单位特性的缘故。所以这样使用极易给人造成费解或误解。例如,“121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尽管行文中“工程”也包括有内容,可是如果你不通览原件全文,就无法知晓其中的“1”是代表一个十个或者一千一万个概值的。可见,此类“代数式工程”不仅缺少“透明度”,起不到言简意赅的作用,反而使人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模糊感和颇费琢磨的困惑。又加之有人乐于此道,尽做些玩弄数字的文字游戏,拼凑些“吉祥”数字粉饰门面,以哗众取宠,或另有所求。
因此,我们要慎用“代数式工程”,切勿乱用和滥用。
说到这里,又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一个说名称的相声段子,演员曾把上海的某些单位的全称缩写成令人哭笑不得的“简称”,终了,从捧逗的笑声中给人甩下一串“包袱”——能简则简,非缩勿缩!但殊不知众读者是否忘记或能记起?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28—30题。 英国《卫报>>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水泥,每生产1吨普通水泥,就释放出近1吨二氧化碳。水泥生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占据了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并且,人们对水泥的需求量还在直线上升。那么,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吨废气何处去? 就在各国面对水泥引发的环保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诺瓦西姆公司另辟蹊径,研发出不同的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普...

A.
采用镁硅酸盐为原料,在制造过程中比普通水泥需要的热量少,同时在硬化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
绿色水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远远小于它在被使用时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生产绿色水泥的过程所需温度低于300摄氏度,远低于传统水泥生产的高温环境,大幅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D.
绿色水泥会像植物一样吸收二氧化碳,而不会像传统水泥一样在生产中排放二氧化碳

【多选题】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多选题】三大扶贫工程有:()。

A.
产业扶贫
B.
社会扶贫
C.
保障扶贫
D.
安居扶贫

【单选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句话,通俗易懂,可其所含的意思却十分深邃。说其是警世格言,世世代代为座右铭;说其是做人的哲理,个中的真善美的确意味深长;说其是言简意赅的号召,由其激发的辐射力、凝聚力着实难以量计。“吾貌虽瘦”,从字面上理解,刻画的是主体一方在形体上“衣带渐宽”的实况,而从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上讲,大都反映的是自我约束、自觉奉献之后 文中画线句子...

A.
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使万民景仰,并受到鼓舞,共同为“天下必肥”做贡献。
B.
“吾瘦”者的精神感动了民众,并成为民众前进的动力,为“天下必肥”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C.
“吾瘦”者的行为是为了获得自己进一步奋斗的动力,从而为“天下必肥”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D.
“吾瘦”的献身精神感动了民众的心,使民众从心底产生敬意,于是上下一致,齐心协力, (精神变物质)为人民大众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