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
人道主义思想体系
B.
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C.
专业主义思想体系
D.
个人主义思想体系

【多选题】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目的也是为了取得利润。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

A.
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构成的
B.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C.
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
是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单选题】2008年5月15日,某股份有限公司依股东大会决议收购了本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奖励公司职工。该公司现有已发行股份总额8000万股。下列关于该公司收购本公司部分股份奖励职工的表述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

A.
公司可以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400万股
B.
公司可以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800万股
C.
公司用于收购本公司股份的资金可以从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支出
D.
公司收购的本公司股份应在2010年5月15日之前转让给职工

【单选题】起源于福利资本主义与家长制管理的管理模式是

A.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B.
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C.
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D.
权威/合作管理模式

【多选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有企业()。

A.
它拥有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B.
它和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没有差别
C.
它的工人已不是雇佣工人而是企业的主任,实行民主管理
D.
它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国家控制与管理,企业的盈亏也由国家负责
E.
它的可变资本不只是在一个企业内而是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