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训俭示康 ① 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⑤服行:实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以为病——病:疾病 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对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丰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显达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以俭素为美”的一组是(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⑤夫俭则寡欲⑥聊举数人以训汝 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用孔子的话语,又把“古人”与“今人”对“俭”的不同态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论语·里仁》)“士志于道”的意思是

A.
君子立志于大道追求
B.
君子据守于道德追求
C.
君子依循于仁义精神
D.
君子游习于六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