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简答题】
对于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的如何确权?
题目标签:
确权
退耕
举报
相关题库: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题库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简答题】读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回答问题. 小题1: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分析正确的有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B.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C.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读我国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耕地资料表,完成19~20题。省级行政区人口(万人)耕地面积(km2)1996~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km2)1996~2004年耕地减少类型所占比重(%)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甲8 42862 2246145.961.7470.2722.03乙4 10523 114317.330.9168.9912.77丙2 23255 6891...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右下图为我国某地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 (下方曲线)与降水量(上方直线)关系图。图 中反映了该河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 化过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个时 间差,今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 能是 ( )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B.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C.全球气候变暖 D.流域内滥砍滥伐,植被覆盖率降低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2008年我国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9.16万公顷,灾毁耕地2.48万公顷。生态退耕0.76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49万公顷。土地管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96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71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人均水资源2048立方米,增加6.9%;全年平均降水量659毫米,增加8.0%;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量196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93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84....
A.
8000
B.
5000
C.
800
D.
50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8年我国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9.16万公顷,灾毁耕地2.48万公顷。生态退耕0.76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96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71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人均水资源2048立方米,增加6.9%,全年平均降水量659毫米,增加8.0%,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96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93亿立...
A.
24780亿立方米
B.
25260亿立方米
C.
25630亿立方米
D.
126120亿立方米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国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图8为“中国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分)(1)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是 ,造成这种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为了防治北方沙尘暴,我国修建了 防护林(填名称)。(4分)(2)由图上信息可知,字母A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由此可能还会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是 和 等。(3分)(3)我国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试分析其成因 。(2分)(4)B平原区正在实施生态退耕工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牧童经济”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对草原的破坏。它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的经济模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①.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牧 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退耕土地还林的第一年,该年度补助粮食可以分( )次兑付。
A.
两
B.
三
C.
两或三
D.
四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