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刷刷题APP >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相关考试题目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2.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创造成语数量最多的一篇文章,全文仅七百七十三个字,却包含了40个成语,下列选项的成语全部出自于其中的是:
3.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描述的为何处的景色?
4.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读过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你认为李广将军战功显赫却终不能封侯的原因是()。
5.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中体现了( )色彩关系。
6.
关山难越,()。唐・王勃《滕王阁序》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出自杜甫的《滕王阁序》。( )
8.
《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之前,概括了序的内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9.
《滕王阁序》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10.
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11.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2.
王勃《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其中“引”的意义是
13.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的故地在今天的
14.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出现的修辞格是()。
15.
《滕王阁序》里“宾主尽东南之美”体现了园林设计中的艺术美。()
16.
名篇《滕王阁序》出自唐人()。
17.
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是
18.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写在哪个季节?
19.
香港有个著名演员叫周星驰,“星驰”二字据说是作为教师的母亲为他起的,这两个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哪一句?
20.
初唐时期文坛仍然盛行骈体文,但当时的骈体文中也留下了一些内容和文采有特色的名作。如()的《谏太宗十思疏》、()的《滕王阁序》等。
21.
王勃《滕王阁序》:"岂效穷途之哭?"说的是?
22.
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闻名于世( )
23.
下列哪些典故出自《滕王阁序》?()
24.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孔子要求孔鲤学习的两部书是?①《诗》②《书》③《礼》④《易》
25.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创造成语数量最多的一篇文章,全文仅773个字,却包含了40个成语,以下选项中的成语全包含在《滕王阁序》中的是()。
26.
简述滕王阁序并诗文本第二段气势浩荡﹑景象万千的艺术特色。
27.
《滕王阁序》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位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在今天的哪个省()
28.
《滕王阁序》是()的代表作。
29.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五律);名文《滕王阁序》。
30.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句中“”为()
31.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和“桑榆”分别指代什么?
32.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请问这里的“榻”指的是古代哪一类家具?()
33.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一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体现出王勃怎样的内心感受?
34.
《滕王阁序》中,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5.
以下哪些王勃作品中的名句出自于《滕王阁序》之中?
36.
《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37.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8.
领略滕王阁序并诗文本第二段气势浩荡﹑景象万千的艺术特色。
39.
《滕王阁序》是一篇杰出的骈文,其作者是()。
40.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表达出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哪些方面?
41.
滕王阁序.doc
42.
古人凭借“秋”来抒情,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实甫《西厢记》:“(),总是离人泪”。
43.
与江南三大名楼联系的《黄鹤楼》、《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分别对应以下名人( )。
44.
《滕王阁序》是一篇杰出的骈文,其作者是()。
45.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46.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
47.
知识巩固: 1、默写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0分) 2、感情的朗诵默写段落,将其音频上传。(15分)
48.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怀投笔”运用的是哪位大将投笔从戎的典故?
49.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
50.
待到服完兵役,少了争第一的样 (《滕王阁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