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刷刷题APP > 尽地力
"尽地力"相关考试题目
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2.
先秦时期在魏国宣传“尽地力之教”,主张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产量,实行集约经营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3.
[名词解释] “尽地力之教”
4.
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相地而衰征 ③整顿吏治,革新政治 ④尽地力之教
5.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
6.
《韩非子》记载当时有“粪田”,《汉书·食货志》记载李悝“尽地力之教”这些说明战国时期重视( )。
7.
“尽地力之教”
8.
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 ]
9.
“尽地力之教”
10.
【名词解释】尽地力之数(经济)
1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2.
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相地而衰征③整顿吏治,革新政治 ④尽地力之教
13.
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相地而衰征 ③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④尽地力之教
14.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15.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是______
16.
【名词解释】“尽地力之教”
17.
《尽地力之教》是变法家商鞅的作品。()
18.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
19.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是______
20.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21.
战国时期,实行“尽地力之教”的是( )
22.
先秦时期的魏国曾有()的“尽地力之教”,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产量,表现出集约经营的特点
23.
“尽地力之教”
24.
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25.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26.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是______
27.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28.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29.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30.
哪位法家的思想家提出经济上实行尽地力,采用平籴法?
31.
“尽地力之教”
32.
变法家商鞅的作品有《尽地力之教》。
33.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34.
《尽地力之教》是变法家商鞅的作品。()
35.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
36.
春秋战国时期与“尽地力之教”相关的是( )
37.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38.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39.
《前汉·食货志》记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通共、大凡之意)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40.
“尽地力之教”
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 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
42.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43.
尽地力之教
44.
变法家商鞅的作品有《尽地力之教》。
45.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 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
46.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47.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 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
48.
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49.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50.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