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值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S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A/G为(1.5~2.5):1。
2.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多数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可正常,而球蛋白增加;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白蛋白逐渐下降者预后不良,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者易出现腹水。
(3)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恶性淋巴瘤、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主要由白蛋白减少引起,可见于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等疾病。
(5)A/G比值倒置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时白蛋白则可回升,A/G比值也趋于正常。
(6)血清球蛋白降低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和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1.血小板计数(PC.:参考值(100~300)×109/L。
2.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称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恶性淋巴瘤等;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等。
(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等。
[参考值]ALT: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A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
①肝胆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
②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③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
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
1.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1)参考值:RIA和ELISA均阴性。
(2)临床意义:抗体阳性表示曾感染过HGV,多见于输血后肝炎或使用血液制品引起HG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2.庚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1)参考值:RT-PCR法为阴性。
(2)临床意义:RNA阳性表明有HGV存在。
[参考值]<300mg/L
[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颜色黄褐色成型便。
(2)镜检
①白细胞:正常粪便不见或偶见;
②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③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④虫卵。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B细胞瘤。
[参考值]连续监测法成人:40~110U/L,儿童:<250U/L比色法成人:3~13金氏单位,儿童:5~28金氏单位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①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②骨骼疾病。
2)生理性升高
见于生长期儿童和妊娠中晚期。
(一)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
(二)临床意义
1.LDL增高
(1)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
(2)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2.LDL减低
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参考值]男性44~133μmol/L(0.5~1.5mg/dl),女性70~106μmol/L(0.8~1.2mg/dl)
[临床意义]不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任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降至正常1/3及以下)的疾病,如急慢性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