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大气的运动题库
大气的运动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14
考试分类
农学>大气的运动
售价
¥5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农学-大气的运动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14][名词解释] 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由于温度的差异,形成了上空空气自暖地流向冷地,地面自冷地流向暖地的空气环流。这种环流是由于纯热力原因产生的,故称为热力环流。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4]空气主要受哪些力的影响?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什么决定?
参考答案:

实际大气中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空气开始运动的原始动力,只要有温度差就会有气压差、气压梯度,由此产生气压梯度力,空气就可以开始运动,而且气压梯度的方向就是空气开始运动的方向。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一种假想的力。在北半球,它永远偏于运动方向的右面,只能改变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运动的速度,且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赤道上为零,极地最大,因此,在低纬度地区,地转偏向力常可忽略不计。当空气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时,要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个力由曲率中心指向外围,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力数值很小,仅在龙卷风、台风中比较明显。
摩擦力总是阻碍空气的运动,既存在于空气与下垫面之间(外摩擦),也存在于不同运动速度的空气层之间(内摩擦)。摩擦力一般在摩擦层(2km以下的大气层)比较重要,且越近地面摩擦力越大,在2km以上的自由大气中可忽略不计。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4]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升温降温比较慢,导致在同一时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就形成了季风。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4]海陆风的成因。
参考答案: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海洋上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
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使空气自海洋流向陆地,即海风。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于是情况与白天相反,空气自陆地流向海洋,即陆风。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4]在某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13hPa,气温为18℃,山顶处气压为880hPa,气温为12℃,求山的高度。
参考答案:

根据压高公式可知:

参考解析:
【填空题】
[6/14]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和();其中在高层大气中,()力可以忽略;而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力可以忽略。
参考答案: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4]一块暖湿空气翻越一座2500m的高山,在山脚时该空气块的温度为20℃,露点温度为15℃,若湿绝热直减率r m=0、5℃/100m,试计算该空气块过山后...
参考答案:

已知山脚时t=20℃,td=15℃,山高2500m
当空气块刚开始越山时,按rd上升,
到500m高度处下降了5℃,气温为15℃。此时空气达到饱和,即凝结高度为500m。
由500m向上,按rm上升,
到山顶时的气温为t=15-(2500-500)×0.5/100=5℃,
此时空气仍为饱和状态,水汽压等于5℃下的饱和水汽压,查表得:e=Et=5=8.7hPa
空气块下降时,气温按rd增加,到山脚时的气温为
t=5+2500×1/100=30℃
若设下降过程中没有水汽的损失,到山脚时的水汽压仍为山顶时的水汽压。
e=8.7hPa,td=5℃
U=e/E×100%=8.7/42.5×100%=20.5%

参考解析:
【填空题】
[8/1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四个气压带和()、()、()三个风带。
参考答案:
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4][名词解释] 气压阶
参考答案:

单位汽气压的高度差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4][名词解释] 风压定律
参考答案:

在北半球,自由大气层中,风平行于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在近地层,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则相反。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