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小写的字母ν表示,即:
式中m----物质的质量,kg;
V----物质所占有的容积,m3。
比容的倒数,即单位容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kg/m3。
比容与密度的关系为ρv=l,显然比容和密度互为倒数、即比容和密度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参数,而是同一个参数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采用中间再热循环的目的有两个:
⑴低终湿度:由于大型机组初压入的提高,使排汽湿度增加,对汽轮机的末几级叶片侵蚀增大。虽然提高初温可以降低终湿度,但提高初温度受金属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因此对终湿度改善较少;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有利于终湿度的改善.使得终湿度降到允许的范围内,减轻湿蒸汽对叶片的冲蚀、提高低压部分的内效率。
⑵提高热效率: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正确的选择再热压力后,循环效率可以提高4%--5%。
不可能通过有限步骤是一个物体冷却到热力学温度的零度。
单位数量(质量或容积)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气体的单位热容量,简称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热容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容纳或贮存热量的能力,物质的质量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KJ/(Kg·℃)。
影响比热容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加热条件,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比热容的数值也增大;定压加热的比热容大于定容加热的比热容。此外,还有分子中原子数目、物质性质、气体的压力等因素也会对比热容产生影响。
把水加热到饱和水时所加入的热量,称为液体热。
lkg饱和水在定压条件下加热至完全汽化所加入的热量叫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
干饱和蒸汽定压加热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过程吸收的热量叫过热热。
高温物体把一部分热能传递给低温物体,其能量传递的多少用热量来度量。因此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为热量。热量传递的多少和热力过程有关,只有在能量传递的热力过程中才有功和热量的存在,没有能量传递的热力状态是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的,所以热量不是状态参数。
工质每完成—个循环所做的净功w和工质在循环中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的比值叫做循环的热效率,即
η=w/q
循环的热效率说明了循环中热转变为功的程度,η越高,说明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中转变为功的部分就越多,反之转变为功的部分越少。
如果两个物体各自与第三个物体达到热平衡,他们彼此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容器内工质本身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a表示。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的差值为表压力,用符号Pg表示。因此,表压力就是我们用表计测量所得的压力,大气压力用符号Patm表示。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Pa=Pg+Patm或Pg=Pa-Patm
容积(或比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叫等容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得p/T=R/v=常数,即等容过程中压力与温度成正比。因△v=0、所以容积变化功w=0,则q=△u十w=△u=u2-u1,也即等容过程中,所有加入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气体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