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旅游资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讲解法和讲述法的不同在于:讲述法以叙述、描述为主,而讲解法以论述、阐述为主。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候、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常运用讲解法。例如,地球的运动、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洋流的成因、水循环的原理、板块运动机制、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工农业生产配置、人口迁移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内容,都可以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
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②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被评价的教师可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把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加科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其实,教学评价的实质就应该是通过肯定教师的成绩,指出缺点与不足,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的情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命力。
(2)淡化评价的奖惩功能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没有了切身利益的冲突,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增加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由"对手"变为朋友,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可促进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可优化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由于评价结果不直接与各种利益挂钩,所以教师对管理者的忧虑减轻,学校管理者可以把重心放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上。
(1)不足:此题正确答案为B。此题四个备选答案分别列出四种分布图名称。排序第一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图B和D;排序第二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自然保护区图B和D;排序第三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古都图B和C;排序第四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宗教名山图B和C。由此可以看到B出现最多,暗示B可能为正确答案。答案证实了这种猜测。那么,本题就丧失了考查的意义。
(2)编制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题干的表述力求准确、精练,本身有意义,以明确的问题形式呈现。②题干中不包括无关的内容,选项中相同的内容应尽可能置于题干之中。③所有的干扰项(迷惑项)都应该似是而非,干扰项不能太明显,否则形同虚设。④答案避免使用"可能""一般""往往"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⑤避免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不是"作为备选答案。⑥正确答案应随机分布。
设计学生的自学要求应做到: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能学会多少内容,就设计多少内容。②自学要求应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设计。目标中定什么我们就提示学生学什么,做到不偏不倚,主题突出。③自学要求必须清晰明了。用什么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表述一定要简明扼要。指导性语言要贴切,指令性语言要规范。④把握好要求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内容要张弛有致。过多,学生会感到疲劳,自学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过少,学生的积极性又很难调动。⑤在设计自学要求的时候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安排自学步骤,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级趋向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