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在美国的上台,继续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
B
|
D
|
(1)措施:提高关税;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进口配额制度;宣布货币贬值。(4分)
共同特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1分) 影响:①政治上,使国际关系恶化,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②经济上,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各国争相抢夺世界市场。(4分) (2)“经济的营运”是指市场经济体制(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改进和补充”是指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4分) (3)社会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4分) 解决措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现象; 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稳定社会。(6分) (4)变化: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2分) 原因: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局面。(2分) 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如:日本在战后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5分) |
B
|
(1)措施:政府救济和兴办公共工程。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恢复经济发展。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对社会福利政策要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任答两点即可) |
A
|
A
|
C
|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任3点,3分) 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现象,需要消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3分)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任2条,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