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胸部X线片题库
胸部X线片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13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胸部X线片
售价
¥5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胸部X线片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13]根据下图,请简述肺脓肿及其X线表现。 【图片】
参考答案:

肺脓肿为肺内的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等。X线表现:吸入性肺脓肿在脓肿形成之前,有大片状模糊阴影,多位于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靠近胸膜下。空洞形成后,在大片阴影中有低密度区及气液平,空洞的壁较厚,空洞壁内缘光滑或不规则,外缘模糊。周围有斑片浸润阴影。经抗菌治疗4~6周后逐渐吸收。血源性肺脓肿为多发斑片状或结节阴影,边缘模糊。在两肺中下野多见。脓肿内可见空洞及液平。抗菌治疗2~4周吸收。慢性肺脓肿为边界清楚的厚壁空洞,或实性肿块内多发的小空洞,可有液平。周围肺纹理增重,胸膜增厚。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3]根据下图,请简述支气管肺炎及其X线表现。 【图片】
参考答案: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重,边缘模糊。沿肺纹理有模糊的小结节及斑片状阴影。肺腺泡实变呈边缘模糊的结节阴影,直径约5~8mm,肺小叶病变为10~25mm的边缘模糊阴影。较大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为少数小叶病变融合影像。严重的病例可融合成大片状。病灶多位于两肺下野内带,肺脏后部病变较前部多。经抗炎治疗病变可在1~2周内吸收。合并肺气肿时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胸廓扩大,肋间隙增宽及膈肌低平。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3]X线片概述
参考答案:

临床医师应了解人体正常解剖及病理解剖X线特点,进行X线图像分析时,首先要观察投照条件是否恰当,然后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发现病变,分析X线病变的病理基础,最后将X线的各种表现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X线诊断。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3]成人四肢骨关节 【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

骨组织是结缔组织的一种,是人体内最致密坚硬的组织,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1.骨干
(1)骨膜:正常骨膜和骨周围的软组织密度相同,在X线片上不显影。
(2)骨皮质:骨皮质为密质骨,密度均匀致密,在骨干中段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骨皮质内缘与骨松质连续,外缘光整,在肌韧带附着处可出现隆起或凹凸不平。
(3)骨髓腔:常因骨皮质和小梁的遮盖而显示不清,骨髓腔的骨干段可显示为边界不清、较为透亮的带状影。
2.骨端:横径大于骨干,骨皮质一般较薄且多光滑锐利,并能见到较清楚的骨小梁。骨松质的影像是由骨小梁和其间的小梁间隙所构成,在X线片上显示为网格样骨纹理,密度低于骨皮质。
3.关节:滑膜关节在X线片上可见:
①关节间隙:为两个骨端的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是关节软骨、关节盘和关节腔这些软组织密度结构的投影。
②骨性关节面:X线片上显示为边缘锐利光滑的线形致密影,通常凹侧骨性关节较凸侧厚。
③关节囊:由于其密度与周围软组织相同,一般X线平片上不能显示,有时在关节囊外脂肪层的衬托下可见其边缘。
④韧带:某些大关节,如膝、髋和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可在脂肪组织的对比下被显示。
⑤关节内外脂肪层:关节内脂肪在关节囊内外层之间,见于大关节。关节外脂肪层位于关节囊和周围肌肉之间,层次清楚,可衬托出关节囊的轮廓。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3]结核性胸膜炎
参考答案:

结核菌进入胸腔后,由于机体胸膜对于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胸膜炎。X线表现:干性胸膜炎时显示肋膈角变钝,膈肌活动受限,也可无异常发现。游离性胸腔积液的液体量在300ml以上,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少量的胸腔积液使肋膈角变钝,胸部透视体位变化或呼吸运动时可见液体阴影移动。较多量的胸腔积液时,下胸部或中胸部位有大片致密阴影,密度均匀,上界呈外高内低的反抛物线状,纵隔向健侧移位。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3]根据下图,请简述肺占位性病变分为哪几种及其X线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

肺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
(一)良性肿瘤肺内良性肿瘤相当少见,包括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突状瘤等。错构瘤属于肿瘤样病变,在肺内的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常见。错构瘤是内胚层与间胚层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肿瘤样病变。发生在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的错构瘤称为中央型错构瘤;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及肺内的称为周围型错构瘤。X线表现:中央型错构瘤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阴影。周围型错构瘤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阴影,以2~3cm多见,边缘光滑清楚,也呈波浪型,可见爆米花样钙化。
(二)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样的恶性肿瘤。
有4种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
①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
②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癌、混合燕麦细胞癌;
③腺癌,分为腺泡样腺癌、乳突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黏液样癌;
④大细胞癌。肺癌大体病理形态上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
X线表现:
1.中央型肺癌
(1)早期肺癌:早期中央型肺癌在X线胸片上可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的继发性表现。肺含气量不足表现为局部的密度增高,阻塞性肺不张表现为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阻塞性肺炎引起斑片状阴影,阻塞性支气管扩张引起条索状影,局限性肺气肿表现为限局性密度减低及肺纹理稀疏。
(2)中、晚期肺癌:表现为肺门肿块及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表现为肺叶、肺段或一侧肺的密度增高阴影。肺门肿块使肺不张阴影的肺门侧密度增高及有肿块突出。右上叶肺不张与肺门肿块形成"横S征"。
2.周围型肺癌
(1)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中结节阴影约占80%以上,呈分枝状轮廓,边缘模糊,有胸膜凹陷征。少数病例为浸润阴影、空洞阴影及条索状表现。
(2)中、晚期肺癌:肺内肿块多在3cm以上。较大的肿块可能有分叶或无分叶,边缘模糊或清楚。有空洞者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凹凸不平。常合并淋巴结肿大。
3.弥漫型肺癌:为两肺多发病灶及肺段、肺叶的实变影像。两肺多发病灶为结节或斑片状影像,结节大小不等,其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部分较多。肺叶、段实变的密度不均,合并有小结节影像,有的可见空气支气管像。(三)肺转移癌肺是转移癌的好发脏器。原发于头颈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易转移至肺部。肺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血行和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最为常见。
X线表现:血行转移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阴影。多见于两肺中下野,大小自1cm至10cm以上。病变边缘清楚。较大的肿块可有空洞,也可表现为两肺粟粒结节阴影。小结节及粟粒病变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转移;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见于肾癌、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成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淋巴道转移为网状及多发细小结节阴影,多见于两肺中下肺野。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3]肺结核病
参考答案: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病分为: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根据病理和X线表现又分为渗出型浸润性肺结核、增生性肺结核、纤维干酪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X线表现:影像多种多样,可以一种征象为主,也可多种征象并存(图2-4)。

(一)局限性斑片状模糊影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可见于肺的一侧或双侧。
(二)干酪性肺炎表现为肺段或肺叶实变,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急性空洞表现为"虫蚀样"。
(三)结核性空洞多数空洞壁较薄,洞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内一般无液平,空洞周围常有卫星灶。可见引流支气管与空洞相连。
(四)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点状、斑片状阴影,病变可相互融合。为干酪样物质经引流支气管排出时沿支气管播散。
(五)血行播散病变表现为散在于两肺野、分布较均匀、密度和大小相似的粟粒状阴影;亚急性和慢性病变粟粒大小和密度不一,多趋于增生型,范围较局限,一般位于双上肺。
(六)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高密度影,常排列成"花瓣样",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七)结核球为边缘清楚的类圆形阴影,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周围可见卫星灶。
(八)原发性结核灶典型表现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病灶。原发灶多位于上肺野下部或下肺野上部近胸膜处,早期为絮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干酪样变。
(九)结核病灶愈合常表现为钙化灶或纤维索条影。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3]肺内占位病变
参考答案:

1.中心型肺癌(下图)早期病变局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内,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①支气管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影;②管壁增厚,管腔呈环状或不规则的狭窄,也可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及阻塞,或出现截断现象,断端平直或呈杯口状。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则表现为肺门肿块。肿块内可有内壁不规则的偏心性空洞。中心型肺癌的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右上叶支气管肺癌,肺门肿块和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形成横行"S"征。
右上叶支气管肺癌中年男性,干咳1年。胸像后前位及侧位示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形成横行"S"征。
2.周围型肺癌(下图)早期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有时为密度不均匀的小片状浸润。癌瘤逐渐发展,X线表现为分叶状结节或肿块,边缘毛糙常有短细毛刺,若侵犯胸膜可出现胸膜凹陷征,可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3]根据下图,请简述大叶性肺炎及其X线表现 【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也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上大叶性肺炎的典型改变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反映了病理上4个阶段的大体形态改变。
1.充血期:病变的早期X线检查可为正常表现,或仅可见局限的肺纹理增强。比较明显的异常表现为肺内局限性的毛玻璃密度阴影及边缘模糊的淡片状阴影。
2.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整个肺叶、大部分肺叶或肺段呈高密度的阴影,阴影的密度均匀一致,在大叶阴影内常可见含气管、支气管影像。各个肺叶的实变在后前位X线胸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右上叶实变时,阴影的下缘以水平叶间裂为界,边缘平直,界限清楚。右中叶实变时,阴影的上界以水平叶间裂,平直清楚,自上而下阴影密度逐渐减低,由于边缘掩盖效应,右心缘模糊,右心膈清楚。右下叶实变时,阴影上界模糊,密度自上而下逐渐增高,右心膈角消失。左上叶实变时,其上界模糊,从上至下密度逐渐减低。左下叶实变时上界模糊,从上至下密度逐渐增高。在侧位胸片上很容易显示各个肺叶实变的边界,以相应的叶间裂为界。
3.消散期:表现为病变的范围逐渐减小,阴影的密度减低,但密度不均匀,呈散在斑片状阴影。病变多在2周内吸收。临床症状减轻一般比阴影吸收较早。
4.大叶性肺炎常合并胸腔积液,一般为病变同侧的少量积液,使肋膈角变钝。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3]儿童四肢骨关节 【图片】
参考答案:

儿童四肢骨关节处于发育阶段,在X线解剖上与成人骨有所不同。
骨骺:除股骨远端在出生后已有骨化中心形成外,其他骨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骨化,最后与骨干愈合。
干骺端:是骨骼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干骺端侧为一不规则的致密线,即先期钙化带,由骺板软骨内钙化的软骨基质和初级骨小梁所组成。
骨骺板和骨骺线:是骨骺端和继发性骨化中心之间的软骨投影。儿童期显示为一较宽的透亮带,称为骨骺板;随年龄增长,骨骺板逐渐变窄,以致表现为一透亮线,称为骨骺线。
骨干:表现与成人相似。关节间隙:儿童骺软骨未完全骨化,"关节软骨"较厚,关节间隙较成人宽。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