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伤寒和副伤寒题库
伤寒和副伤寒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12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伤寒和副伤寒
售价
¥5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伤寒和副伤寒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12]伤寒和副伤寒预防
参考答案:

(一)监测
1.腹泻病人监测在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伤寒和副伤寒监测,有专职医生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诊断为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及时做好网络直报。
2.重点人群监测根据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行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清洁工人、幼托机构保育员等,监测方法以粪便细菌培养为主。
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选择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处、医院污水排放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处等,定期进行采样监测。发生暴发疫情时,增加在病家周围环境,如厕所、粪坑、饮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监测。4.食品、粪便和苍蝇监测定期选择食堂、餐馆等集中供应的食品,公共厕所、粪坑和苍蝇抽样监测;发生暴发疫情时加大监测频次和范围。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报刊、宣传画、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内容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的概述、传播途径与防治知识;搞好个人卫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乱倒垃圾等,把好"病从口入"关。
(三)搞好环境卫生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和减少苍蝇孳生场所,降低苍蝇密度。
(四)加强饮水、食品、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
1.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源与自来水厂水的监测。供应单位要加强管理,饮用水管理和消毒人员要相对固定,开展培训,严格按规程进行消毒;确保末梢水的余氯含量达到0.3~0.5mg/L的卫生标准。
2.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要求,食品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生熟食品工具、容器分开,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物卫生的合格率;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食品卫生监督,严格执行饮食从业人员准入制,一旦发现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立即调离。
3.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做好卫生管理,做到食堂内部布局合理,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操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食堂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开展卫生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幼儿晨检,做好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五)粪便与环境污物卫生管理农村粪缸与厕所要远离饮用水源,要做好粪便无害化;医疗机构的粪便与污水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每年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灭苍蝇等,消除苍蝇孳生场所。
(六)预防接种在伤寒高发地区,可对重点人群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高发年龄组人群进行预防免疫。一般在每年流行前期(3~5月份)完成。目前疫苗有伤寒Vi多糖菌苗、伤寒口服Ty21a活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中接种。仅需接种1剂次,注射7天后产生保护作用。为维持保护力,建议每3年复种一次。接种后保护率在70%左右;但对副伤寒无效。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2]副伤寒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是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2.病原学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鞭毛抗原,分别为A、B、C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尔感染动物。3.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
(3)人群易感性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
(4)流行特征基本与伤寒相同。
4.病理副伤寒甲、乙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较轻,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体内其他脏器常有局限性化脓病变,可见于关节、软骨、胸膜、心包等处。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2]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过程
参考答案:

1.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伤寒的潜伏期、暂时和慢性带菌者均可排菌,一般潜伏期为7~14天;
2.传播途径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被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引起水型暴发流行;食物被污染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时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日常的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也可传播。
3.易感人群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寒菌苗的个体均易感,发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2]伤寒、副伤寒伤寒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1.一般治疗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避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2.对症治疗
(1)高热时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2)便秘时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药。
(3)腹泻时可用收敛药,忌用阿片制剂。
(4)腹胀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
3.病原菌治疗
(1)喹诺酮类抗菌剂孕妇和儿童慎用。疗程10~14天,或热退后7~10天。严重病例可选择联合抗生素治疗,一般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
(2)氨苄青霉素在胆汁中浓度高,用于慢性带菌者。
(3)头孢菌素。
(4)氯霉素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
4.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禁食或进少量流质;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对局限性穿孔者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2]伤寒、副伤寒伤寒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尿液检查高热时常出现轻度蛋白尿、偶见少量管型。
2.粪便检查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少数患者当病变侵及结肠时可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3.其他免疫学检查乳胶凝集试验或SPA凝集试验,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作为伤寒早期的诊断。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2]伤寒、副伤寒伤寒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流行病学资料在流行季节,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有饮食不洁,或与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
2.典型临床症状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消化道症状。
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
4.血、骨髓、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为确诊依据。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2]伤寒和副伤寒疫情处理
参考答案:

目前伤寒、副伤寒预防措施主要以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等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对集体单位2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疑似症状的就诊病例按照流脑诊断标准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除做好电话报告外,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应派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同时用电话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电话报告给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伤寒、副伤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最后接触患者日起7天),控制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和健康教育:封闭或停用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水源,停止销售并销毁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食品;在观察期内,指导病家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将伤寒、副伤寒预防知识告诉病家,督促留家患者做好治疗。
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预防性服药:对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可应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或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性服药。
(2)卫生处理:对住院患者的病家做好终末消毒,对留家患者应指导病家做好对粪便、便器、食具、衣被及居室环境日常性消毒。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2]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2]伤寒、副伤寒伤寒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病毒感染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治而愈。
2.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多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需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7.败血症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8.其他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2]副伤寒诊断与治疗
参考答案:

副伤寒甲、乙、丙的诊断、治疗与伤寒大致相同。对并发化脓性病灶者,一旦脓肿形成,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