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题库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130
考试分类
高中历史>“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售价
¥15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高中历史-“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130]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
【简答题】
[2/130](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7题)(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2...
参考答案:
(1)主动: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中国共产党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被动:西医传入中国初期,遭到指责;靠着传教士的执著精神和留美回国学者的帮助,中国人才逐渐接受了西医(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被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被迫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积极影响: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消极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屈辱。(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被动”“被迫”“主动”三种方式受到外部影响为切入,考察了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主要考察世界外部对中国的影响,据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
【简答题】
[3/130]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  [&...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30]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四个选项都对。
【简答题】
[5/130](24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
参考答案:

(1) 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8分)
(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2分)
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分)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2分)
说明: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2分)
参考解析:

(1)可从所给的材料“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2)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工业文明传入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开始传入我国。(3)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是很多的旧军阀等也组建了政党,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预示着革命存在着深深的危机。
【简答题】
[6/130]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势力,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 请回答: (1)上述三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主张:①国民党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②中共主张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③民主党派主张啊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①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违背了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②中共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民主党派受挫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加上国民党、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人民的反对。
(3)结论:①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②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本题有三问:第一问比较基础,根据教材史实概括回答即可;第二问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本质上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第三问是从以上回答中得出结论,要求学生根据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国际、国内背景对三个派别的基本主张加以概括分析,得出正确认识。
【简答题】
[7/130]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 【图片】 【图片】①魏源  &...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阐述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两人都未涉及到政治制度的革新,故可以排除。
【简答题】
[8/130]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经济的工业化...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主张,洋务派强调发展经济,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也强调政治改革,但主张废君主而实行民主共和,他们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实现救亡图存,所以C项符合题意,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主张,答案选C项。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简答题】
[9/1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教士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英国传教士杨格非驴非1877年说:“我们来华不是...
参考答案:
结论:欧洲传教士开始以征服中国的姿态来到中国,但最后变成了文化的合作者。(2分)论据:理性主义促使中国人对宗教的怀疑。(2分)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宗教世界的兴趣。(2分)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冲击着西方传教。(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人对欧洲的认识。(2分)欧洲传教士主动进行“改宗”。(2分)
参考解析:

本次提供的材料具有较大的阅读量,字数达到1000字,试题主要考查概括整理能力。材料层次清晰,阅读没有难度,但论证的主题需要解读,这是区分度的设置,既然是“失败”就一定有预定的“目标”,所以评分要点中有“结论”这一记分点。
点评:此题较难,一个方面是阅读量比较大,概括中心思想比较难。另一个方面是对于文明的交流等内容,学生普遍的较难理解。在明朝以后,东西方之间进行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学习。在明朝末期开始,西方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到东方,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也传到了西方。这是平等的文明的交流。西方的宗教文明并没有在中国占有支配性的地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抵抗力。也给我们以启示,学习西方文明不要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简答题】
[10/130]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 A.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B.全面改造了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阻止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D....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领导,是对封建的落后因素的冲击,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