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消毒题库
消毒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6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消毒
售价
¥0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消毒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6]消毒效果检查方法及评价指标
参考答案:

1.压力蒸气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1)试剂:蛋白胨、葡萄糖、溴甲酚紫酒精溶液(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10.0g,葡萄糖5.0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pH值至7.0~7.2,然后再加2%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摇匀后。按5ml/管,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气灭菌器中,于115℃灭菌40min。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2)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121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为≤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3)化学指示剂需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
(4)检测方法
1)生物学指标:生物学指标是压力蒸气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依据。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两个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0cm×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手提压力蒸气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cm×13cm×6cm)代替标准试验包,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气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C培养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2)化学指标:在物品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可作为物品是否经过灭菌的处理标志。在物品包内中心部位用化学指示剂,可作为物品是否灭菌的参考标志。
(5)结果判定及评价
1)同次检测中,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内,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2)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变为与灭菌合格标准色相同时,或熔化时作为灭菌合格的参考标准。
2.紫外线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指示菌: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22);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2)物理学指标:在电压220V时,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25℃的使用情况下,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垂直1m处)应≥70μW/cm2
在电压220V时,高强度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25C的使用情况下,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垂直1m处)应≥200μW/cm2
照射剂量计算:
剂量(μW.S/cm2)=强度(μW/cm2)×时间(s)
(3)检测方法
1)理学检测方法:灯管的紫外线强度(μW.s/cm2)用中心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在灯管垂直位置1m处测定。在实际应用中消毒表面的照射强度应以灯管与消毒对象的实际距离测定。
表面消毒接受的照射剂量,应达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对大肠杆菌,照射剂量应达到20000μW.s/cm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应达到100000μW.S/cm2
2)生物学检测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消毒试验。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8个染菌玻片平放于灭菌器皿中,水平放于适当距离照射,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各取出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个盛有5ml洗脱液(1%吐温80,1%蛋白胨生理盐水)试管中,振打80次。经适当稀释后,取0.5ml洗脱液,作平板倾注,每个染菌玻片接种两个,放37℃培养48h做活菌计数。
阳性对照,除不作照射处理外,取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个盛有5ml洗脱液中振打80次。计算杀灭率。
(4)判定标准: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达物理学检测标准时,作为消毒合格的参考标准。
3.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1)理化指标:将消毒剂置(20±2)℃水浴中,测定在使用浓度下杀灭指示微生物达到消毒或灭菌所需的最短时间(min)。
(2)指示微生物
1)细菌:①细菌繁殖体: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22);②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732)。
2)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纯化抗原(1.0mg/ml)。(3)检测方法
1)中和试验。
2)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3)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4)消毒剂杀菌能量试验。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原性破坏试验。
(4)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1)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99.9%,对HBsAg,将检测方法灵敏度104倍或5×104倍(载体试验)的HBsAg抗原性破坏,可判为消毒合格。
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全部杀灭,可判为灭菌合格。
3)在实际应用中消毒效果评价以有机物保护试验的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为该消毒剂达到实用消毒所需的浓度和时间。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6]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参考答案:

消毒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功能。
1)适用范围:火烧适用于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煮沸适用于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压力蒸气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压力蒸气灭菌器分类: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两大类。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核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0nm,以250~270nm波段杀菌作用最强。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2)注意事项:电压、距离、温度、湿度、照射时间等因素会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对物品表面消毒时,应以足够的照射剂量直接照射到物体表面;但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要用酒精棉球及时清除灯管表面的灰尘。
2.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可根据其对病原体蛋白质的作用,分为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溶解蛋白消毒剂,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氧化蛋白类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消毒力强,目前在防疫工作中应用最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季铵盐类,高浓度可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细菌代谢;
烷基化消毒剂,包括福尔马林、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其作用是通过烷基化,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代谢;
其他类消毒剂,包括碘酒、碘伏和洗必泰等。
(1)戊二醛:戊二醛属烷基化消毒剂也是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其醛基作用于菌体蛋白的巯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戊二醛的灭菌浓度为2%,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2%中性戊二醛。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h,测定pH值。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
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不宜用作皮肤、黏膜消毒。2)消毒处理:
①进行灭菌处理时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②进行消毒处理时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20~45min后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注意事项: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pH超过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
(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是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能迅速杀灭病毒、细菌、真菌及芽胞。可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0.2%溶液接触10min基本可达到灭菌目的。可用于空气、环境消毒、预防消毒。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剂型分为为一元型和二元型。
1)适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等的消毒和灭菌。
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影响过氧乙酸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浓度和作用时间及有机物的保护作用。温度越高过氧乙酸的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过氧乙酸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当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则杀菌效果较差;过氧乙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作用越强。在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有机物对细菌繁殖体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因菌种和有机物的种类及浓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A.浸泡法: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05%的过氧乙酸;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的过氧乙酸浸泡5min,灭菌时,浸泡30min。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要加盖。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B.擦拭法:对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采用擦拭法消毒。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用浓度为0.2%~1%的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后保持30min。C.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过氧乙酸喷洒,作用为30~60min。
3)注意事项:
①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②稀释时不能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当成100%的原液进行稀释;
③二元型过氧乙酸,在使用前按1:1的比例进行配制,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才能使用。稀释液临用前配制,当天使用;
④由于原液为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配制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药液溅到皮肤上。如药液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⑤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的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属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二氧化氯活性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卫生、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及环境等方面的消毒。
2)消毒处理消毒液配制: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活化即在非金属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水,再把消毒粉剂加入,搅拌均匀,静置5~10min,即为原液。二是根据有效含量用水将二氧化氯稀释成所需浓度。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6]消毒的分类
参考答案:

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是指对有传染源存在的地区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根据实施消毒的时间不同,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消毒工作。
(2)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如传染病患者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2.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的消毒。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6]消毒概述
参考答案:

消毒是指杀死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通常用化学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6]疫源地消毒
参考答案:

1.消毒方法的选择消毒工作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与限制,所以在消毒之前,要根据消毒的目的、条件和环境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种或几种切实可行的消毒方法。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细菌芽胞,例如炭瘟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因此依据下列原则选择消毒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I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6)选择消毒方法时还需考虑消毒应尽量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并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因此,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②不耐热、不耐湿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气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③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④对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2.消毒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原则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2)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选择消毒方法。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3)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4)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或按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处理要求进行。
5)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6)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传染源的管理,疫区的封锁、隔离,杀蝇、防蝇,灭鼠、防鼠,灭蚤,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7)填报消毒工作记录,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疫区的随时消毒:对患者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即分住房、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即消毒分泌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被、消毒居室、.消毒生活污水和污物。
3.消毒时限的要求为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工作进行的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越好。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6]常用消毒方法
参考答案:

1.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为了保证疫情发生、流行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应及时对各种污染对象进行消毒。
(1)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l(3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h。
(3)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m,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m;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2h。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方法与被繁殖体污染时相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20ml(3g/m3),或将被消毒物品置于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
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患者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钙1.5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5~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6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患者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家用物品、家俱、玩具:可用0.2010~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9)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消毒剂量和方法同3),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作焚烧处理。
(10)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3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3min。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11)患者尸体:对鼠疫、霍乱和炭疽患者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肛门、阴道要用浸过0.5%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尽快火化。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5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5cm漂白粉。
(12)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并应向死亡动物的周围(鼠为30~50cm,大动物为2m)喷撒漂白粉。
(13)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l(3g/m3)蒸发熏蒸消毒2h。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作用60min。
(14)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与地面、墙壁、门窗的消毒方法1相同)。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作用12~24h。
(15)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或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16)污水消毒
1)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L污水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混匀后作用1.5~2h,余氯为4~6mg/L时即可排放。
2)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100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1.5h。检查余氯在4~6mg/L时,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2.饮用水消毒
(1)井水消毒
1)水井的卫生要求: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m不得有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2)井水量的计算:
圆井水量=[水面直径(m)]20.8×水深(m)
方井水量=边长(m)×边宽(m)×水深(m)
(2)缸水消毒
1)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净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
2)混凝沉淀时,以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