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第六章造血干细胞移植题库
第六章造血干细胞移植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66
考试分类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六章造血干细胞移植
售价
¥10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六章造血干细胞移植
...更多
题目预览
【单选题】
[1/66]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血小板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A.
患者能接受任一供体的血小板
B.
患者只能接受HLA相容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
C.
患者对随机供者或HLA相合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均不能接受
D.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需输注血小板以维持其血小板数在20×109/L左右,临床上血小板输注,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应用可能性趋于更加复杂,但通常应用后有以下几种反应类型:(1)患者能接受任一供体的血小板;(2)患者只能接受HLA相容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3)患者对随机供者或HLA相合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均不能接受。因此,对第一类能接受任一供者血小板的患者,若每2-4天输入4单位/m2/L体表面积的血小板,可以维持血小板数在20×109/L以上。大多数被HLA抗原致敏而不有接受随机供体血小板的患者,在输入HLA相合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后疗效较为满意。而对于少数的第三类患者,则应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以促进血小板的恢复和延长。

【单选题】
[2/66]下列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移植后复发多为本身源性肿瘤细胞复发
B.
预处理可杀灭全部肿瘤细胞
C.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说,约有4~8%复发也可为供者源性肿瘤
D.
对移植后复发肿瘤(尤其白血病)可行化疗,但效果欠佳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患者来说,移植后复发多为本身源性肿瘤细胞复发。虽经预处理可杀灭极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但残存体内的肿瘤细胞可经增殖而日后复发。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说,约有4~8%复发也可为供者源性肿瘤,对移植后复发肿瘤(尤其白血病)可行化疗,但效果欠佳。

【单选题】
[3/66]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选择供者时,必须
A.
详细询问供髓者的病史和全面体检
B.
对供者血、骨髓及心、肝、肾、免疫功能等进行检测
C.
储备自体血600~800毫升
D.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简称:Allo-BMT)选择供者时,必须详细询问供髓者的病史和全面体检,对血、骨髓及心、肝、肾、免疫功能等进行检查。骨髓包括常规分类、粒单集落形成测定(GM-CFU)、染色体分析,此外还应检查血清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抗体滴度和华康氏反应。如为同性供者应查红细胞同工酶和血型(包括亚型),以此作为将来骨髓是否植入的依据。另外,供髓前4周开始应用自体血再回输法储备自体血600~800毫升。

【单选题】
[4/66]对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
选择HLA配型相合的有关供者行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排斥发生率低
B.
重型再障移植排斥率比白血病高
C.
重型再障移植排斥率高低与移植前多次输血无关
D.
去除供者造血干细胞中具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可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选择HLA配型相合的有关供者行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排斥发生率低,而HLA不相合或存在次要相容抗原移植排斥率高。重型再障移植排斥率比白血病高,可能与重型障患者接受预处理强度较弱、移植前多次输血有关;又由于急性白血病在输血同时常应用抗白血病药物,后者有抑制免疫功能,而且白血病细胞可影响正常淋巴系统,干扰患者的免疫反应,因此急性白血移植后比再障排斥反应少。为了减少移植排斥,应加强对受者免疫系统抑制作用,且去除供者造血干细胞中具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单选题】
[5/66]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比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
B.
C.
相似
D.
不一定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在体外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免疫学方法分离和杀灭外周血干细胞中混杂的肿瘤细胞。对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肿瘤复发率比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高得多。净化方法有二种: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然而,目前还不能完全分离和杀灭外周血干细胞中混杂的肿瘤细胞。因此,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比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低。

【单选题】
[6/66]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剂应选择:
A.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
环磷酰胺
C.
阿糖胞苷
D.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临床上应用动员剂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有以下几类:(1)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2)抗肿瘤化疗药物。采集前动员方案选择要根据恶性肿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细胞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是否有刺激作用,目前尚难定论,因此对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晚期等血液系恶性肿瘤作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以选择抗肿瘤化疗药物作为动员剂量为适宜;而对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宜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选题】
[7/66]间质性肺炎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感染
B.
预处理中药物和放疗剂量
C.
患者年龄
D.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间质性肺炎(简称:IPN)的发生与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肺卡氏囊虫)、预处理中的药物和放疗剂量,以及患者年龄有关。GVHD反应也可导致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心动过迷、低氧血症或伴心衰症状。X线胸片示肺间质弥漫性浸润。除病毒感染外肺组织活检可无阳性致病菌。本症尚无特异治疗。

【单选题】
[8/66]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粒细胞悬液适应征
A.
持续高热及无细菌培养证实,用抗生素和抗霉菌治疗无效者
B.
有细菌或霉毒感染并经适当抗生素等冶疗措施无明显效果者
C.
移植后粒细胞<0.2×109/L
D.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输注仍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其适应征:移植后粒细胞<0.2×109/L;有细菌或霉毒感染并经适当抗生素等冶疗措施无明显效果者;持续高热,用抗生素和抗霉菌治疗无效者,即使未得到细菌培养证实,也可作为粒细胞输用指征

【单选题】
[9/66]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升常出现几个峰值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其外周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上升常出现二个峰值。第一次峰值即在中性粒细胞恢得到*0.5×109/L,平均出现在移植后11天,随后呈一度下降趋势,然后约在第3~4周时再次出现第二峰值,至后白细胞恢得正常。目前认为第一次中性粒细胞峰的出现是由于外周血中较晚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第二次峰值的出现则是由于较原始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

【单选题】
[10/66]脐带血中的造血细胞可通过下列何种方法分离获得
A.
羟乙基淀粉沉淀法
B.
密度梯度分离法
C.
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及单克隆抗体法
D.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脐带血中的造血细胞可通过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密度梯度分离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及单克隆抗体法等物理生物学方法分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