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
血寒证脉象是沉迟涩。脉沉迟无力多见于阳虚,阴水。
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凉不粘、兼见畏寒倦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阳脱而阴盛的证候。汗出如油是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见《伤寒发微论》。多为亡阴的表现。
气不摄血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气血两虚证是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症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以化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舌质淡嫩,脉细弱。病机分析:本证以气虚证与血虚证并见为诊断依据。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脉弱等是气虚的主要表现;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脉细等是血虚的主要表现。心悸失眠,为血不养心所致。在辨证时,除掌握气血两虚的证候外,尚须结合脏腑辨证,察明病变与哪些脏腑有关,寻找原发病,以揭露病变本质,才能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一)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辨证要点: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辨证要点:体弱消瘦,以气短、脘腹坠胀、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 (三)气不固证临床表现: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辨证要点:病体虚弱,以疲乏、气短、脉虚及自汗或二便、经、精等的不固为主要表现。 (四)气脱证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辨证要点: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表现。
里实热证时热象较剧,患者表现发热恶热,口渴,烦躁,多汗,面色赤,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绛而干,脉数有力等表现,阴虚证常表现为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暑伤津气多表现为烦热口渴,汗出,疲乏等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