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3.涨落:“生序原理”:在系统内部,各种涨落随时产生着,被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吸收并放大的涨落可能不止一个,这样,与不同性质的涨落相对应的临界点也不止一个,于是出现了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支。究竟那一种涨落最后成为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将会沿着哪种分支向前发展,这要由系统内部的选择机制和系统外部的条件共同决定。
(1)自养,可进行光和作用,将无机物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2)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3)合子(受精卵)发育,不形成多细胞的胚。
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1、一切科学都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
2、医学比之于其它科学有着更为突出的人文特征,它对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发展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
也称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
特点:
1、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2、多有直觉思维出现;
3、创造想象参与;
4、多有灵感出现。
提高: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发散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有助于人消除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消极影响,顺利地解决创造性问题。集中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集大成的作用。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从这些方案、方法中挑选出最合理、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设想,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靠集中思维来承担的,集中思维具有批判地选择的功能。
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步地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
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于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来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称为灵感。灵感是思考者长期积累知识经验、勤于思考的结果。首先,灵感出现的基本条件是,个体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长时间的思考,要反复考虑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方面、一切角度及一切可能。这种苦思冥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其次,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第三,灵感出现的最佳时机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可能是在散步、洗澡、钓鱼、交谈、舒适地躺在床上的时候或其他比较轻松的时刻。因为紧张后的轻松之时,大脑灵活,感受力强,最易产生联想、触发新意。
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
技术的主要特征有:
1)技术是目的化的自然物质运动规律;
2)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
1)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他自然肌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决定了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现代技术是人类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这决定了技术具有自然属性。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在技术活动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任何正确可行的技术目的都是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合理和相互协调的。
2)物质性与精神性
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活动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改造自然的资料和手段,包含着物质因素,而且还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怎样生产”的“特殊的方式方法”或“操作手段的知识”,即实践的知识体系。马克思指出,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是二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统一。
3)中立性与价值性。任何技术都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
4)主体性与客观性。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
5)跃迁性与积累性。技术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但是,技术在发展变化中又具有积累性。
1)为论题确立要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注国家战略目标,研究国家科技行动纲领;②关注社会需求及其变化;③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避开纯理论问题;④小题大做,切记大题小做。论题选择要切实考虑自己的理论能力与资料获得能力;⑤要有所创新。
2)论证切入时包括五个步骤:①对象为何;②对象如何;③问题何来;④本文何为;⑤本文何用。
3)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正反合”原则、逻辑递进原则、辨证叙述原则,、参考文献的新近性和权威性的原则。
4)论文分析时注意必须顾及八个要件,即性质、要素、方面、部分、环节、条件及条件变化、历史阶段、未来趋势。
5)注意论文类型的选择。一般论文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概念分析型、比较研究型、问题—对策型、性质—功能—关系型、历史—趋势型、资料考证型、综述型。把握住论文的大致类型,后期的资料收集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才不至于使论文偏离主题。
天然自然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