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也称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态。一方面,区域分工表现为生产力"趋优分布"规律作用下的地区生产专业化;另一方面,区域分工还必须通过区际交换来实现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不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内涵特征包括:
①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包括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农产品区位比较优势、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三个层面的内容;
②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农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营销环境等;
③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④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不能简单地从区域优势条件或要素中识别和判断,也不能仅仅通过区域规划专家来确立和自封,而是要能够经得住市场检验和衡量。
当前,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由于长期供不应求转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呈现地区性、结构性过剩。A、B、C是调整农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指农村各产业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以及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信息和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组成和比重。
环境由四大因素组成,它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这四个因素是:
①要素禀赋。即参与某个行业的竞争所必需的熟练劳动力或基础设施等。
②需求状况。即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③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产业能够体系化,不但有彼此促进效果,甚至能转换为其他国家无法仿效也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
④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即有关企业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②加快技术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③以关联产业、互补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集群经济;④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E项为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采取的措施。
土地利用结构比率是指农、林、牧、副、渔各业占用土地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百分比。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运用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各个生产部门生产发展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程度。但是,由于各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因此,这个指标一般多用于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状况和优化程度。土地利用结构不能用来表示农牧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