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冷战”: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亚洲热战:发动或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
B |
(1)格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2)趋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由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原因:美苏争霸,实力相互削弱;欧共体、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第三世界的崛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观点: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盟、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有利于抑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 |
D |
C |
C |
(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 (3)德国问题形成:二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实施了分区占领。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建立,德国一分为二。 (4)紧张与缓和并存,造成世界紧张局势;美苏制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 |
(1)A处为北约。 (2)走向联合的欧洲、中国的振兴、日本的崛起、美国、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3)多极化趋势。 |
(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 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趋于瓦解。 (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