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赫鲁晓夫改革题库
赫鲁晓夫改革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322
考试分类
高中历史>赫鲁晓夫改革
售价
¥20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高中历史-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322]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分析题意,此题考查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改革情况,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重大成效,排除A。提出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的是戈尔巴乔夫,排除B。根据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中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相当普遍,比如“种植玉米运动”,排除D。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之后苏联改革情况的人是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三人改革的异同。
【简答题】
[2/322]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学习美国掀起种植玉米、发展养殖业的热潮,结果破坏了苏联的农业,最终成为人们嘲弄他的政治笑话。由此看出改革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没有改...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322]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轻工业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322]有人这样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其中,“改死了”的实质含义指什么 A.国家四分五裂,苏联解体B.社会制度发...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是指苏联短时间社会制度发生根
本性变化。
【简答题】
[5/32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没有从根本...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32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跨进了...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32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3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图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
参考答案:
提取信息:
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 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延展:
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参考解析:

本题可以结合中苏两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状况加以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图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段1950—1953年,1953—1958,1958—1977,1978年及其以后,结合这几个时段农业发展状况加以回答,苏联农业发展状况,也需要结合苏联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并对照图表加以回答,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加以回答
【简答题】
[9/322]对下述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图片】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境地 ③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322]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从苏联历届领导人改革的现实情况看,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①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难以改变,使其效果不大,②对。从整体改革的情况分析,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也说明了③对。苏联有些领导人改革不切合实际,导致失败,如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理论性很强,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整体历程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