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双方均获得利益,但彼此不能分开单独生存,因而有别于原始合作。如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特征与长期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互同意、彼此适合的现象。生物与环境之间所表现出的这种协调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分趋同和趋异。
按人类对系统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因而在建造群落和改造环境方面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叫建群种,它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是它的建群种的生活型。它们是群落中生存竞争的真正胜利者。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越大,从而严重危害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或人体健康。
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最初制造者,也是能量的第一个固定者,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或第一性生产者。它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单位克干重/m2•a或J/m2•a
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的大小:某种生物在一定空间中个体数目的多少;密度:在单位空间中的个体数目。
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根据生育年龄和其他各龄级个体的多少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比:一个种群全部个体中或某一龄级中雌雄性个体的比例。
个体的水平分布格局: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和均匀分布。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增长:连续地增殖,增长曲线表现为“J”形曲线;逻辑斯谛增长,增长曲线表现为“S”形。
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领域性、婚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