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是秋天的主气。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故又称秋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燥邪致病干燥且易伤津液,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皱裂等。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外感燥邪,最易伤肺,而致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燥易伤肺: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宣肃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及喘息胸痛等症。
《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是这样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劳神过度指思虑劳神过度。劳神过度可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甚则耗气伤血,使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亏虚,乃至积劳成疾。
风性善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疹,荨麻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邪偏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点。一般而言,风邪合并其他邪气侵入人体时,其数变之性体现得更为充分。如风温(流行性脑炎)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但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心包的危重证候。
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溢饮指水液滞留于体表及皮下组织,与一般所谓水气病相同。临床表现为身体疼痛,四肢浮肿沉重,或见喘咳等(类似于心脏病水肿,肾炎水肿等状况)。饮在四肢皮肤称为溢饮,表现为身体困重疼痛,肢体皮肤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畏寒无汗等。四肢和皮肤是同一部位,其他选项都不在皮肤,或在胁下、胸膈、肠间。答案选C,比较切题。仲景《金匮要略》,始有痰饮之名,更以痰饮咳嗽,列为专章。谓饮有四种: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又提及留饮、伏饮,后人因有五饮、六饮之名。但所谓留饮、伏饮,是指水饮留而不行,伏而不出,实指饮病之新久浅深,四饮也不外于留、伏之理,并非四饮之外,另有留饮和伏饮。更有增澼饮、流饮为八饮者,殊不足采。据《金匮要略》所论,痰饮仅属饮中之一种,而诸饮又俱统于痰饮,痰饮每多相提并论。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其所谓留饮,即饮之留而不行者。伏饮,即饮之伏而不出者。本题考查的是痰饮的分类及意义,水饮不包括在内,而水饮内停导致水肿,不一定出现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