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贮存一段时间(大约为一周)后,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可形成微聚物,它能通过孔径170um的标准输血滤器。微聚物输入机体后,可散布到全身微血管,造成栓塞现象。特别是大量输血时,许多微聚物循环到肺可导致肺微栓,造成肺功能不全及损害运氧能力。另外,实施心脏等体外循环手术时,输进的血液制品不经肺处理,这些微聚物直接到脑,导致脑栓塞发生。
输血后紫癜较罕见,多见于妇女,尤其是有妊娠史的妇女或有输血史患者,主要是由于受血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献血者有相应抗原的血小板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附着到受血者血小板后被吞噬破坏。
预防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应采取措施是严格进行采血与输血器具的消毒;血袋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有无破损,仔细观察抗凝液的澄明度;采用密闭系统采血与输血;对于不能确保无菌的血液制品(如洗涤红细胞等),应于采血后6小时内输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规定温度的冰箱内(全血、红细胞等存放在4℃,血浆制品存放在-30℃),血小板制剂应在22℃保存;血液制品从冰箱中取出后应立即输用,且应在4小时内输完,不得在室温久置;血液制品发出前应仔细进行肉眼观察,如颜色、气泡、澄明度、溶血和凝块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停止发出,并作细菌学鉴定,如血袋有破损或封口有问题,血液亦不得发出。
输血后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发热反应。
大量快速的输注血液制品极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最终导致急性肺水肿。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减弱、呼吸急促、端坐呼吸。亦常有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紫绀、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弱、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先有哮鸣音,后有湿锣音,颈静脉怒张、X线显示肺水肿影象。少数患者可合并心律紊乱,严重者短时间内死亡。
输血所致肺栓塞临床症状取决于肺栓塞的范围和发作的急缓程度,如小栓塞,症状可轻微或不明显,仅有心率加快,胸闷气促,时有低热;稍大栓塞则有呼吸困难、呛咳、剧烈胸痛、咯血、烦燥,体检可出现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哮鸣音,心率加快呈奔S律,P2>A2等。X线检查:小的多发性栓塞仅见支气管肺炎样弥漫的浸润阴影。稍大肺动脉栓塞则有肺内锲型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相连,伴有胸腔积液。心电图检查:大栓塞时有肺型P波,微小栓塞则无明显改变。
溶血性输血反应起病缓急与红细胞血型类型、输血量及输血速度等有关。ABO血型不合,输入50ml以下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Rh血型不合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小时,随着抗体效价升高亦可发生血管内、外溶血。
输血所致氨血症患者临床特点有精神紊乱、昏睡、昏迷体征,可出现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典型的脑电图改变。
输血过敏性反应的预防:有过敏史者输前半小时口服抗组织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氢化考的松等);不输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血液;对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的患者需输血时,可输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使用缺IgA的供血者血液或血浆。
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由免疫介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它主要是活化了三个相互关联系统,即神经内分泌系统,补体系统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了三个危险后果,也就是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