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铜可以和氧化性的三价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 (2)露天焚烧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直接填埋时会引起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选:BD; (3)金属铜在酸性环境下和双氧水的反应为:Cu+H2O2+2H+=Cu2++2H2O,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 (4)根据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的数据,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因为双氧水受热易分解,导致金属铜的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H2O2分解速率加快; (5)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生的反应为2Cu2++SO32-+2Cl-H2O
|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Cu2O和Cu氧化.反应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7H2O+2N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2O+14HNO3=6Cu(NO3)2+7H2O+2NO↑;3Cu+8HNO3=3Cu(NO3)2+2NO↑+4H2O. (2)方案甲,氧化亚铜Cu2O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即使只有Cu2O,也有不溶物,故不合理. 方案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Cu2O氧化物为硝酸铜,溶液呈蓝色,不能说明是否含有Cu,故不合理. 方案丙,根据固体的增重判断其成分,方案合理. 若只有Cu2O,根据方程式2Cu2O+O2=4CuO 288 320 ag bg 所以 a:b=288:320=9:10 故答案为:丙;a:b=9:10 (3)氢气为易燃气体,加热前,应检验C处出来的氢气纯度. 故答案为:应检验C处出来的氢气纯度. |
(1)没有;因随着反应Cu+2H2SO4(浓)CuSO4+ SO2↑+2H2O的进行,硫酸浓度会逐渐降低,而稀 H2SO4与Cu不反应,故H2SO4不会消耗完全 (2)将反应后的液体缓慢注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而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
(1)D (2)C (3)B (4)A |
C |
(1)在B中,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实验A反应速度明显比B小,故答案为: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2)①H2本身难溶于水,热时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故答案为:没道理,因为H2本身难溶于水; ②金属铜和硫酸不反应,只有当铜中混有杂质时,会形成原电池而在铜表面冒气泡,故答案为:
|
(1)因金属表面沾有油污,用加热可除去,同时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除去表面的油污,氧化铜; (2)硝酸是氧化剂,加快了会有大量气体放出,会夹带溶液,使溶液溢出容器;分批加是为充分利用硝酸,避免未反应的酸在加热时分解.故答案:防止反应剧烈,有液体溅出;避免硝酸分解; (3)反应时,硝酸加多了,会导致粗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铜,致使粗产品呈绿色.故答案:避免引入过多NO3-,影响后面的实验; (4)①因CuSO4•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先析出,故答案:五水硫酸铜; ②因CuSO4•5H2O含有杂质Cu(NO3)2•xH2O,但Cu(NO3)2•xH2O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可用重结晶法提纯,故答案:重结晶; (5)蒸发皿在实验中有一定的温度,应用坩埚钳取用,同时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蒸发皿中溶液的体积不超过它体积的2/3、蒸发溶液时不能蒸干,有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避免骤冷导致蒸发皿破裂等,故答案:避免骤冷导致蒸发皿破裂或蒸发溶液时蒸发皿中溶液的体积不超过它体积的2/3或蒸发溶液时不能蒸干等; (6)由于固体由CuSO4•5H2O变成CuSO4,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答案:化学. |
A、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氮污染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 B、反应过程生成一氧化氮污染气体,污染环境,故B错误; C、反应过程中氯气是污染性气体,生成的氯化铜和硝酸不反应,故C错误; D、原料是空气节约原料,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符合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
(1)CuSO4+Fe=FeSO4+Cu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或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3)GCHO+2Cu(OH)2GCOOH+Cu2O+2H2O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