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消化道出血,目前出血部位尚不明确,已处于休克状态,需抗休克处理,首先应充分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尽早明确出血部位、病因,酌情采用相应的局部和全身性措施阻止活动性出血,故答案为D。
消化道出血量不同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不一。出血早期由于血容量未稀释可不伴血红蛋白下降,失血量<500ml时,血压可基本正常,脉搏正常或稍增快;失血量500~1000ml,血压下降,脉搏>100/分钟;失血量>1500ml,收缩压常<80mmHg,脉搏>120/min。故答案为A。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急,往往表现为大量呕鲜血,并有柏油样便;胃癌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痔出血为大便后滴血;溃疡性结肠炎为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往往发生在剧烈呕吐之后,有呕鲜血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
应激性溃疡病理特点为应激情况下产生的急性病变,病变为多发性,分散于胃体和胃底含壁细胞的泌酸部位,胃窦部甚为少见,可不伴胃酸分泌增多,故答案为D。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使用抗酸药迅速提高胃内pH,使之≥6,创造胃内止血基本条件,故答案为E。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包括:立即予以输血补液,维持组织灌注;应使用抗酸药,迅速提高胃内pH,使之≥6;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可迅速放置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致胃出血患者,使用抗酸药使pH≥6,创造胃内凝血启动环境,使用凝血、止血药;必要时可考虑行内镜下局部止血、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故答案为D。
应激性溃疡形成基本机制为胃黏膜的缺血、缺氧,胃黏膜防御功能削弱所致。严重应激可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毛细血管床血流分流至黏膜下层动静脉短路使胃黏膜缺血,形成区域性胃黏膜坏死,而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加速胃黏膜区域性坏死。相对于慢性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侵犯范围常不超过黏膜下层,溃疡面相对较浅。应激性溃疡易合并出血的原因为溃疡形成急剧,溃疡下的血管未能形成血栓所致。故答案为D。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急,往往表现为大量呕鲜血,并有柏油样便;胃癌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痔出血为大便后滴血;溃疡性结肠炎为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往往发生在剧烈呕吐之后,有呕鲜血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