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为作物育种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DNA重组技术的,实现了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意交换,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开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具有常规育种无法比拟的优点,而且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作物育种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改善抗逆性和适应性等多个方向,目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应用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抗逆育种方面,在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上的进展还不是太快,产最、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多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控制。常规育种可以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最、品质、抗性水平;而且在育种实践中,进行育种选择,都有赖于育种专家长期积累经验后形成的理性认识。
而且生物技术在育种中作为一种实用技术,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另外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生物技术创造出多种变异或产生转基因植株,都还需要用常规方法进行选择、鉴定、比较和繁殖才能成为品种,育成的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等也必须优于推广品种才能在生产上利用。因此,生物技术是作物育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手段,必需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才能发挥共作用。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
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
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
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