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刷刷题
下载APP
卫生处理综合练习题库
卫生处理综合练习题库 - 刷刷题
题数
13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卫生处理综合练习
售价
¥5
收藏
分享
去刷题
章节目录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卫生处理综合练习
...更多
题目预览
【简答题】
[1/13]背负式喷雾消毒器
参考答案:
一、准备工作
1.工作人员:工作衣、裤、帽、口罩、长筒胶鞋、手套。
2.药品、器材:喷雾器、量筒、量杯、配药桶、消毒剂过漏网。
3.检查喷雾器的各部件是否完整。用清水试喷,检查各联结处是否渗漏,开关是否灵活,雾点是否均匀。二、操作方法
1.经漏网将药液加入桶内刻度处。
2.喷雾前先摇动摇杆5~8次,使气室内达到一定的压力,然后打开开关,边摇边喷。
3.喷雾器使用后,应将桶内剩余药液倒净,并继续扳动摇杆1~2分钟,将桶内剩余药液随空气排出。
4.用清水冲洗,并喷射2~3分钟,再将余水倒净,内外擦干,放置室内通风处。
5.将喷杆(包括开关)和输液胶管拆开,分别垂直悬挂在阴凉干燥处。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3]照度计
参考答案:
一、准备工作
1.轻轻调整电位表上的机械零螺丝,使指针调到零位。
2.测量前使接收器曝光2分钟后开始测量。
二、操作方法
1.测量照度时先用大量程挡数,然后根据指示值大小逐步找到适当的挡数。原则上不允许在某挡位满量程的1/10范围内测定。
2.室内工作面的测点高度一般选0.7m,布点数可按GB5699-85,GB5700-85等有关标准执行。
3.照度测定
(1)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
(2)将测杆插头插在插座内;
(3)将测杆垂直向上放置;
(4)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
(5)调整满度旋扭,使电表置于满度位置;
(6)校正开关置于零位;
(7)待仪器稳定后,正确读出测定值,并说出照度的表示单位1x。
4.测量采光系数:测量室内工作面光线最差的一个测点照度的同时,测量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全阴天)的水平照度。可在测量室内前后各测1次室外照度,取2次测得数的平均值作为室外照度值。然后计算采光系数(采光系数(%)=室内照度/室外照度×100%)。
5.测量反射系数: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可通过表面照度与反射照度值之比来进行计算。测量时选择不受直接光影响、离地面高1.2~1.5m位置,如墙壁等。将照度计接收器紧贴被测表面的某一位置,测其入射照度(Er),然后将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墙壁表面的原来位置,逐渐平移离开墙面,待照度计值稳定后读取反射照度(EF.再按下式求得反射系数(ρ):ρ=Ef/Er×100%。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3]过氧乙酸
参考答案:

一、作用与用途
系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本品是强氧化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胞均能迅速杀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0.2%溶液接触10分钟基本可达到灭菌目的。用于空气、环境消毒,预防性消毒。
二、用量与用法
1.洗手:以0.2%~0.5%溶液浸泡2分钟。
2.塑料、玻璃制品:以0.2%溶液浸泡2小时。
3.地面、家具等:以0.5%溶液喷雾。
三、注意点
1.本品原液刺激性、腐蚀性较强,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使用时注意防护,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2.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3.原液贮存放置可分解,注意有效期限,应贮存于塑料桶内,凉暗处保存。
4.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存放时应远离可燃性物质。
过氧乙酸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能力较强的高效消毒剂,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芽胞。
过氧乙酸溶液容易挥发、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水和氧,因此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物品,不会留下任何有害物质。用过氧乙酸气体熏蒸消毒后,通风30分钟,空气中的过氧乙酸就几乎全部分解、消散了,人们进入消毒后的房间不会受到伤害。因此,过氧乙酸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空气、环境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四、常用的消毒方法
1.浸泡:通常纺织品用浓度为0.04%的溶液浸泡2小时;餐具洗净后用0.5%的溶液浸泡30~60分钟;体温计用0.5%的溶液浸泡15~30分钟;病人排泄物容器(便器、痰盂)用0.5%的溶液浸泡5小时;蔬菜、水果洗净后用0.2%的溶液浸泡10分钟。
2.擦拭:可用于消毒皮肤与污染的物品表面。将原液稀释成0.2%的溶液擦拭双手1~2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如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用浓度为0.2%~1%的过氧乙酸稀溶液,擦拭后保持30分钟,即能达到杀菌目的。
3.喷雾及熏蒸:将原液稀释至0.2%~0.4%,关闭门窗,采用喷雾或加热熏蒸消毒方法,使其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对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此方法也适用于服装与大件物品表面的消毒。熏蒸时,常用浓度为1g/m3。喷雾或熏蒸后密闭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开窗通风15分钟后方可进入,以减少过氧乙酸给人体带来的刺激及不适感。
五、注意事项
1.由于原液为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配制溶液时应佩戴橡胶手套,防止药液溅到皮肤上。
2.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3.在做气溶胶喷雾时,操作者应佩戴防护面罩,也可采用口罩、帽子及游泳镜替代,不可直接对人喷洒。
4.如药液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5.原液贮存放置可以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原液应贮存于塑料桶内,在阴暗处保存,并远离可燃性物质。其稀释液更易分解,宜随配随用。
六、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处理
1.对地面、墙壁、门窗消毒:将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装入喷雾器中喷雾消毒。泥土墙吸液量为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2.对房屋空间消毒:房屋经密闭后,用浓度为15%,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7ml的过氧乙酸溶液(1g/m3),放入瓷或玻璃器皿(可以用于加热的)中,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熏蒸120分钟,即可打开门窗通风。或用浓度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8ml/m3)喷雾消毒,保持时间应当为30~60分钟,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3.对衣服、被褥消毒:将欲消毒的衣物悬挂在室内(切勿堆集成一堆),密闭门窗,糊好缝隙,用浓度为15%,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7ml的过氧乙酸溶液(1g/m3),放入瓷或玻璃容器(可以用于加热的)中,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熏蒸60~120分钟后,即可打开门窗通风。
4.对餐(饮)具消毒: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将餐(饮)具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被消毒的器具,最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将餐(饮)具洗净。
5.对食物消毒:瓜果、蔬菜类食物用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食物,最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将食物洗净。
6.对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消毒: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被消毒容器,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
7.对家用物品、家具消毒:用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对于浸泡或喷洒消毒后的物品,应当用流动的清水洗干净或用洁净的抹布擦干净。
8.对手及皮肤消毒:如果手或皮肤污染严重时,可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
9.对病人尸体消毒: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尸体后尽快火化。
10.对运输工具消毒:车、船内外表面和厢舱空间,可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保持时间不少于60分钟。对车船厢舱进行消毒时,应先将空间密封,将浓度为15%,用量为每立方米7ml的过氧乙酸溶液(1g/m3),放入瓷或玻璃器皿(可以用于加热的)中,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熏蒸消毒120分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过氧乙酸消毒液应严格按照所购入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调制,一旦有过氧乙酸消毒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当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以免造成烧伤。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3]手动压缩喷雾器操作方法
参考答案:

(1)安装:按照使用说明书将各部分装合,安装时注意各部位的正确位置。塑料喷雾器各连接部位,不要旋得过紧,以免破裂。
(2)试喷:在液桶内加少量清水,打气到一定压力试喷。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气、漏水,喷雾是否正常。
(3)装药液:将配好的药液过滤后倒入桶内。药液不能超过标准线,以保持桶内有一定的空间储藏压缩气体。
(4)打气:装好泵体并且旋紧,使不漏气、不漏水即可打气。有的喷雾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自动排气,没有排气设备的则气压不宜太足。
(5)喷雾:雾滴大小与压力强度有关,可根据杀灭对象和环境,调整喷头进行喷洒。
3.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程序为:
①作业完毕,应将桶内余气放掉,药液倒出,桶内及打气筒用清水清洗,并打气喷雾清洗软管、喷杆和喷头;
②清除并抹干喷雾器表面的灰尘、污物、药液和水;
③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④如较长时间不使用,则应将喷杆、软管卸下,各连接部位擦抹少量润滑油,包装存放。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3]灭鼠
参考答案:

1.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电子猫,不能自拉电网捕鼠。
2.毒饵灭鼠: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
毒鼠只能用国家准用的鼠药,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如0.025%敌鼠钠、0.0375%杀鼠迷、0.01%氯敌鼠、0.005%浚敌隆或大隆、杀它仗。如果情况紧急,必须使用急性药,应首选磷化锌,但它对人和禽畜有一定危险,尤其对鸡、鸭毒性大,只应使用0.5%~1.0%的低浓度。必须加强投药全过程的管理,绝对不能用毒鼠强、氟乙酚胺等禁药,不用未获国家登记的其他药物和集贸市场上私卖的毒饵。
若需当地配制毒饵,需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制备。根据鼠情决定毒饵投放量,一般每10m2布放2堆,敌鼠钠和杀鼠迷每堆10g,氯敌鼠、湿敌隆等5g,磷化锌2g。晚上放,早晨收或用物品掩盖,晚上再暴露,有消耗处补充毒饵至原量,吃光处加倍。敌鼠钠、杀鼠迷连放5晚,氯敌鼠、溴敌隆、大隆、杀它仗在第1和第4晚各投1次,磷化锌连投3晚。
3.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更不能用饼干或方便面等。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
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必须做好环境卫生,柴草远离住房,室内物品保持整洁,保管好粮食、饲料。重点要做好村边的灭鼠防鼠,清除杂物,设置投饵带,随时消灭逃窜进村的野鼠。村内灭鼠可用捕鼠工具,也可使用毒饵。必要时也可挖防鼠坑。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3]二氧化氯
参考答案:

1.理化性质二氧化氯(GB26366-2010)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以及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的特点,二氧化氯分一元型和二元型,二元型二氧化氯活化后的消毒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
3.使用方法常用使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1)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15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分钟;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分钟。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5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
(4)饮水消毒法:在饮用水源水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5分钟,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4.注意事项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二氧化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4)使用时应戴手套口罩,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3]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

1.消毒人员到达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查对门牌号、患者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以此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2.消毒前必须穿戴好隔离衣、帽、口罩、手套,备好防护用具,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并注意所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置药物的有效浓度。
3.在实施消毒前应由检验人员先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
4.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或放入大帆布袋或一次性塑料袋中送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消毒站消毒)。
5.房间消毒前,应先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取出食物、厨具等,将未污染的衣物、被单等收叠储藏好。若为肠道传染病,应先灭室内苍蝇,然后再消毒。
6.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食物等,以及装前述污物的便器、痰盂、痰杯和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毛巾、抹布、牙刷、毛巾等,以及皮张、兽毛、奶制品等)应严格进行消毒。
7.消毒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后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喷雾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做好空气消毒。
8.室内消毒完毕后,必须对其他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
9.室外环境或病人居住、工作的污染场所(如工厂、机关、学校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行追踪消毒或指导上述单位医务室进行消毒。
10.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应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由医疗单位按上述原则进行。
11.将集中在现场消毒的物品,消毒好后交还病家,并告诉病人家属在6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处理。
12.传染病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病房的消毒工作应参照本程序进行。
13.传染病病家随时消毒的要求在接到患者诊断和原驻地隔离卡后,消毒人员应立即到病家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药品,并标明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根据病种和病家具体情况应做到"三分开"和"六消毒"。"三分开"是:住室(条件不具备者可用布帘隔开,至少也要分床)、饮食、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分开;"六消毒"是: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除做好患者的随时消毒外,还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是护理患者后要消毒双手。
14.对患传染病病人尸体的终末消毒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进行。
15.消毒工作完毕后,应将所有的消毒工具进行消毒清洗,然后依次脱下隔离衣、帽、口罩(或其他防护用具),衣服折叠好,使脏的一面卷在里面,放入消毒专用袋中带回彻底消毒;最后消毒员应彻底清洗双手,消毒,并填写好工作记录表;消毒完毕60分钟后,检验人员再次采样,消毒人员应告诉病家在消毒后1~2小时左右,彻底通风和擦洗,然后消毒人员撤离。疫源地终末消毒效果应进行评价。
16.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1)对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除按上述要求消毒外,还必须作好杀灭媒介昆虫和灭鼠工作;参加鼠疫工作的消毒人员应穿着防鼠疫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全套防鼠疫服包括:连体服、三角头巾、护目镜、防鼠疫纱布口罩或滤材口罩、乳胶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其穿脱方法为:先穿连体服和长筒胶靴,戴好普通工作帽,再包头巾,使盖住头发、两耳和颈部,然后戴上口罩,在鼻翼两侧塞上棉花球;戴防护眼镜,再穿上罩衫,最后戴乳胶手套。
(2)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不同、消毒处理的对象不同、消毒现场的特点不同,选用恰当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药物必须在现场配制。
(3)消毒人员在消毒时不准吸烟、饮水、吃食物、随便走出疫区(点),并劝阻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4)消毒人员必须谨慎细心,不得损坏病家物品,凡须消毒的物品切无遗漏;必须将已消毒和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堆放,以防反复污染。
(5)用气体熏蒸消毒时,必须使房间密闭,达到基本不漏气;要充分暴露需消毒的物品,物品要分散开,相互间要有空隙,以利药物扩散、接触;要控制消毒要求的温度、湿度及时间;食物及不耐腐蚀或怕沾染气味的物品要取出或盖严;用火加热时,必须严防火灾。
(6)压力蒸汽灭菌,煮沸消毒应达100℃,30分钟。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3]杀虫
参考答案: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措施杀灭蚊、蝇,降低其密度。
(一)防蚊措施
首先要进行环境治理,将居住处附近杂草清除掉,杂物清理齐整。
1.采取防蚊措施保护人群,减少与蚊虫接触。
(1)有条件的地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
(2)有条件时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
(3)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
(4)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
2.采取杀灭蚊虫措施,降低蚊虫密度。
(1)杀灭成蚊:①室外速效喷洒将1%~2%敌敌畏乳剂或2.5%马拉硫磷乳剂用压缩喷雾器喷雾;②室内壁周围喷奋斗呐(10~20mg/m2)、凯素灵(10~20mg/m2)或三氯杀虫酯(2.0g/m2)。晚上可喷市售喷射剂和气雾剂。
(2)杀灭幼虫措施:①清除居住区内外小型积水,填平小坑;②暂不能填平的有水有虫坑,坑内可撒马拉硫磷(10~20mg/L)、杀螟硫磷(0.5~2mg/L);③使用微生物制剂。
尽量填平坑、沟。对特殊场所,如存放旧轮胎等处,可用20%杀螟硫磷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

(二)防治蝇类措施
需要清理环境,减少孳生场所,加强防护,减少蝇类与人等接触。
1.室内壁周围可喷与杀灭成蚊相同药品(喷一次即可达到杀灭蚊、蝇目的)。同时也可喷气雾剂杀灭蝇虫。
应用毒绳、毒饵、毒水杀蝇,亦可用粘蝇彩带粘蝇。毒饵用0.05%倍硫磷,毒水用0.2%敌百虫配制。
2.室外
(1)成蝇用5%杀螟硫磷喷杀成蝇。用诱蝇笼诱杀成蝇。
(2)处理蝇幼虫孳生场所可用:0.3%~0.5%敌百虫水剂300~500ml/m2;0.2%马拉硫磷300~500ml/m2;0.1%倍硫磷300~500ml/m2;0.1%杀螟硫磷300~500ml/m2。污物、垃圾等,需要及时清除,防止蝇类孳生,传播疾病。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3]戊二醛
参考答案:

市售戊二醛通常是质量分数为50%、20%、2%酸性戊二醛溶液。为提高稳定性并增强杀菌效果往往加有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或其他表面活性剂,称为强化戊二醛。消毒灭菌时通常使用2%戊二醛溶液,常用下列3种剂型。1.酸性强化戊二醛:由2%戊二醛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而成,pH在3.2~4.6。酸性强化戊二醛溶液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对细菌芽胞的杀灭速度低于碱性戊二醛溶液;其稳定性好,可在室温贮存18个月。2%酸性强化戊二醛可直接用于物品的消毒与杀菌。
2.中性戊二醛:由酸性强化戊二醛加碳酸氢钠调整溶液pH至7.0即成中性戊二醛;其稳定性比碱性戊二醛溶液好,但不及酸性强化戊二醛,在室温下可使用3~4周。市售强化中性戊二醛和强化碱性戊二醛通常为二元包装,即碳酸氢钠和亚硝酸钠与戊二醛分开包装,用前混配。
3.碱性戊二醛:用碳酸氢钠将2%戊二醛溶液的pH调至7.5~8.5,称碱性戊二醛。碱性戊二醛溶液对细菌芽胞的杀灭速度比酸性和中性戊二醛溶液快。碱性戊二醛溶液不稳定,室温放置2周,浓度即明显降低,杀菌作用也明显减退。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
戊二醛杀菌是其单体的作用,当溶液的pH达到6时,这些单体有聚合的趋势,随pH上升这种聚合作用极迅速,溶液中即可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因此碱性戊二醛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消毒液,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它的pH低于5,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一、杀菌原理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巯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二、主要优缺点
1.优点
(1)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2)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3)戊二醛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性小、腐蚀性低、安全低毒的特点;
(4)受有机物的影响小,20%的有机物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2.缺点
(1)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2)戊二醛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3)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蒸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三、杀菌作用碱性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因而可用作灭菌剂,但强化酸性戊二醛杀灭细菌芽胞效果稍弱。
四、戊二醛的应用
1.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30分钟可达到消毒,10小时以上可达到灭菌。无论哪种制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一经加入防腐剂只可保存1个月,碱性戊二醛只可连续使用1~2周。
2.内镜的消毒与灭菌:戊二醛是内镜消毒的首选药品。目前,内镜应用广泛,种类之繁多,制造之精密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对消毒灭菌要求亦愈来愈高。现代内镜的很多种部件不耐高温而且怕腐蚀,所以,大多内镜都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或灭菌。
戊二醛消毒或灭菌的正确操作程序是:
①先将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内镜可直接清洗),可用0.2%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清洗内镜,冲洗后再用中性或加酶洗涤剂仔细刷洗;
②冲洗,用清水将洗涤剂冲洗干净;
③干燥,洗涤后的器械需经过干燥处理;
④灭菌,将干燥的器械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内,作用到规定的时间,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将残余戊二醛冲洗干净即可使用或干燥保存。五、使用方法灭菌处理:只有浸泡法一种。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小时,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操作方法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消毒处理:浸泡法: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分钟,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擦拭法: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分钟,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分钟。
六、注意事项
1.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2.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pH超过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3.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4.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5.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6.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3]氯制剂
参考答案:

一、最常用的含氯消毒剂
最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为漂白粉,又名次氯酸钙(表3-6)。溶于水。主要用作消毒剂、杀菌剂、漂白剂等。具有危险特性:①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②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③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④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⑤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⑥有腐蚀性。⑦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二、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佩戴防尘口罩,戴氯丁橡胶手套,穿防护服,穿水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等劳保用具。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通风良好。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相应物品。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三、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参考解析: